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學佛_你在做考古研究佛學,或在效法佛陀的言行品德呢?

20160911 (28)2-28.學佛_你在做考古研究佛學,或在效法佛陀的言行品德呢?

 【重點提示】

1,要學佛必看完整佛陀傳,勿只在經文字意上研究佛學、卡在文字障上

2,傳記比佛經更加真實值得學習,十大弟子傳、歷代高僧傳要多看看

3,達摩傳,務實的弘法者,高齡來中國、以心印心、磨磚不成鏡、練功健身

4,玄奘傳,懷疑經文缺誤而發願到天竺留學,追求真理寧死不退

5,佛圖澄傳,發揮善巧神通,開始在中國廣立佛寺、成立出家僧團、廣傳佛法

佛門中常會問著:

你是在學佛,還是在做佛學研究,

這是很重要的根本心態和方向。

四明也常會問著:

念經持咒、參加法會,是過程還是目的;

或是學佛修行是來悟因果、得智慧、而解脫,

還是祈求菩薩得保佑呢?

雖然這是算是個二分對立問題,

但也要抓住重要的核心點,才不會走偏。

四明學佛是從一套漫畫版的佛陀傳學起,

對於傳奇中所描述的生活經歷,

和面對各種場景狀況的行為,

會比經文文字的描述更加真實。

從那些生活中的反應行為,

也可以去反思學習其心態價值觀。

因此,對於佛經的讀誦,反而不是很在意。

讀過的佛經也不多,更不會去鑽研其字意。

通常在了解佛經的義理後,

就不會再天天去讀誦背記。

我只會將整部佛經的智慧,整理出心得。

若要一句一句地說文解詞就很難。

所以,我對佛學的經文研究是很差的,

但還是真誠務實地建議所有佛門弟子,

真的要好好地將完整的佛陀傳給看完。

網路上可搜尋到印度人拍的,54集佛陀連續劇。

一般人對佛陀的一生,也只有淺薄地知道,

原是王子出身,從小聰明過人

出了四城門,看到生老病死。

深思人生為何如此,如何才能解脫。

在結婚生子後,斷然出家修行。

歷經6年苦行,終於夜睹明星而悟道,

開始了49年的弘法濟世的大道。

所謂台上10分鐘,台下十年功。

一般人只會看到悟道成佛的榮光,

若沒看過佛陀傳記,

隨著他的成長一步一步去體會,

真的很難感受到,

原來修行是要如此地「辛苦」。

這是很多佛門弟子和出家眾,

很難體會到的一點,就是要辛苦、踏實;

而且面對學佛修行,馬上就想要「離苦得樂」;

而不願一步一腳印地去辛苦的學習付出。

就像四明寫書也很辛苦、上課也很辛苦,

搭車到高雄、台北上課也很辛苦。

很多人就想柿子挑軟的吃、偷懶怕辛苦,

參加法會累、上課也累、當義工也累、

念經持咒也累,就捐個錢、念個佛輕鬆地做。

若將這些高增大德的傳記看過一遍,

最共同的總結心得,

佛陀和他們都很辛苦、很累的,

一步一步很踏實地做過來。

達摩要從天竺印度到中國來弘法,

那時他已經高齡75歲了。

整整坐了1年的船,

從海路過來,76歲在廣州上岸,

還事先就找了很多商人學中文;

換成你76歲了,你願意這樣辛苦嗎?

當了少林寺住持,看到佛門興盛,

寺院和僧人普遍受到供養和敬重,

寺院累積財富,一般生活過得很優渥。

跟現在的寺院的狀況還滿相近的,

寺院甚至還可聘用奴僕來做雜務。

僧人平常就誦念經典、帶領法會、打坐禪定。

達摩祖師一看這樣根本不像出家人該有的修為,

開始重新帶領正確的修行模式,

要出家人親自做勞務、出坡種田、挑水掃地,

堅持做到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也不可輕易接受供養和累積財富。

對於經文不再去誦念死記,

而要去理解其義理後,以心印心,

提出心得看法、接受論辯、批評反省,

再以此心得去度化引導信眾,

而非只是在死記背誦經文給信眾聽而已。

因此禪宗的修持法,有很多生活上的公案故事;

更重要的是,禪定前要先有健康的身心,

不是單單地坐著不動。

根本方法錯了,只是在磨磚,無法磨成鏡的。

僧人習練健身、瑜珈、吐納等運動,

而無心插柳地形成了氣功和少林武術。

進一步要求僧人修行不是在接受供養,

而是要有心主動去回饋社會為眾生付出。

從少林武僧護衛百姓、一般賑災救濟,

才真正落實菩薩慈悲、無私救助眾生的精神。

而不是天天想著自己是僧寶,等著被供養。

另外,大家最熟悉的西遊記唐三藏西天取經。

西遊記裡,描述唐三藏取經一點也不輕鬆,

也是要歷經九死一生的磨難;

還要去度化心性頑劣的孫悟空和豬八戒,

可說是有著肉體辛勞和精神壓力的雙重磨難。

但是大家真的知道唐玄奘大師,

為何要去西天取經嗎

看完玄奘傳你就知道。

原因是,他認為當時翻譯寫出的佛經,

邏輯不合理、語意不清楚,有很大的問題。

而出家人對佛理的解說,更是穿鑿附會、賣弄文章,

完全無法以真正的佛陀義理來教化人心。

因此,玄奘才下定決心,要去天竺留學學習真理。

於是,開始找人學天竺文,規劃西域旅途路線。

當時,申請出關牒文護照還被駁回不准;

就狠下心來偷渡出境,還被抓了兩三次。

在沙漠迷路還差點渴死掉,

途經一西域國受到國王的敬重,

以國師功名利祿,來引誘要他留下來。

玄奘大師就以絕食,來表達他堅定的意志,

最終到達天竺的那蘭陀寺認真用功學習。

從偷渡出境到學成歸國前後近17年,

玄奘大師是用這種心態,在追求學習真理。

換成是你到台北、台中,來上個課你就嫌遠,

我也只能很遺憾地看著你,

繼續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吧。

另有一位佛門高僧佛圖澄大師,

普遍大家都不熟悉此大師,

但我在看完他的傳記後,

卻覺得他的事蹟非常地重要,

一定要分享給大家知道。

因為佛門修行弘法要懂得契機施教,

而大師就是以神通來契機施教的最佳典範。

佛圖澄為西域人,他深入經藏,深明佛理,

同時又擅長神通、咒術、預言等能力。

晉懷帝永嘉四年79歲的佛圖澄到西晉洛陽,

原準備在此建立寺院弘揚佛法,

但因為發生永嘉之亂而暫停。

永嘉六年2月石勒準備南攻建康,

其部下郭黑略為佛圖澄弟子,引薦佛圖澄見石勒。

佛圖澄以神通得到石勒的信任,在清水中變出青蓮,

並勸其少行殺戮,使原本將被殺的人,得以獲救。

石勒、石虎等人都尊重佛圖澄,時常諮詢其國事吉凶。

佛圖澄在亂世之中,以神通力,吸引統治階級的信任,

再利用宗教力量來安定人民,推展佛教,

大師信徒很多,所建佛寺共八百九十三間,

出家為僧的門下弟子超過萬人;

萬人中,以道安法師的成就最大。

道安法師又授業予慧遠法師,三代賢聖,

又下啟鳩摩羅什,而締造了佛教史上不朽的光輝。

大師注重戒律以身作則,他的德行與學識兼備。

平生「酒不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

為僧團立下良好的修行守戒典範。

為佛教傳入中國開啟一大新頁,

是漢傳佛教早期極為重要的宣揚佛法的開端。

看完佛圖澄高僧的故事,

讓人深深覺得有些佛門弟子,

面對神通、命理能力的偏見愚癡,

就感到很遺憾和無奈。

對於神通又用二分對立去分別,

佛門中時常談到神通能力的存在,

如:目鍵蓮的神通第一。

佛陀開示講法就以其大神通來莊嚴道場,

在修行禪定學習過程中,

的確很容易得到感應神通。

重點修行不是要去追求神通,

或是濫用這些神通去牟取自己私慾。

但也不需要像用面對洪水猛獸的恐慌,

去排斥、反對、拒絕感應神通的能力。

凡事都要很冷靜客觀、理性去面對,

不要再去害怕或刻意追求神通;

而是要想著如何善用各種能力智慧,

包含地藏占察、八字命理、易經卜卦、神通感應等工具,

來幫助利益更多的眾生,同行菩薩道。

 




修行學佛必知正見

佛堂占察命理服務˙&課程時間
為免耽擱到大家的時間,務必事先電話預約服務喔!
有佛堂師姐專人在安排,黃老師沒有在受理預約服務哦!
  台北佛堂, 02-2314.5216 / 0903-787376  台北市忠孝西北路1段41號15之一
台中佛堂, 04-2426.1671 / 0955-583222  台中市西屯區中清路3183
高雄佛堂,  07-201.0116 / 0936-377931    高雄市前金區仁德街303號2樓
嘉義服務,每週五晚上 7-9      吳讚峰老師 0928-790133
服務地點:竹居茶樓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275

瀏覽本網站若要得到最佳版面效果,請使用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opyright © 2011-2021 易學佛堂官方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版權所有 © 2016 易學佛堂.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