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情勒_檢視你的正知見智慧,守戒是禁止或保護,經文是狹義或廣義
【重點提示】
1,依法不依人,法不是單指佛法佛經,而是所有的真理智慧
2,殺生行為跟犯殺生戒有何不同,出家人可以吃肉、葷食嗎?
3,你有被情緒勒索嗎?用道理開導向善,而非搞幫派用引誘或恐嚇去修行
4,戒律是在保護,經文是在開啟智慧,勿作繭自縛和只會死背經書
看出家人買肉吃的相片,反思修行正確心態。
網路上流傳有一張泰國兩個出家眾,
站在市場肉攤前要買肉的相片,
引起許多網友很多的論述,例如:
@我很懷疑,當我看到這張照片!為什麼有些人還是要吃肉,這不是犯戒嗎?
@真是末法時期了,連出家和尚都敢公開買肉吃
@這些都是假和尚啦!以後準備要下地獄了,阿彌陀佛〜
@ 不過敢公開買肉也比較勇敢誠實,比有些出家人躲著吃要好多了
從眾網友的各種留言中,
讓人驚覺到,大家對佛門正確常識的嚴重不足,
甚至還有被誤導的偏見論述!
先不去討論吃素或吃肉,對健康或修行的好壞?
而是要先去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本質是什麼,
才能以正知見來客觀看待事情的。
要先建立起正確的科學觀,合乎邏輯道理,
許多問題一定要先學習了解,才能進一步論辯探討。
而不是引用偏頗錯誤的、道聽途說的、斷章取義的、
自以為是的來攻擊批判,這樣反而會蒙蔽了自己的智慧良知!
佛門中的正確觀念,並沒有禁止吃肉葷食。
在原始佛教中的飲食,是以托缽方式來化緣,
接受大眾的隨緣佈施,所以完全沒有禁止吃葷食,
大眾佈施給什麼食物就吃什麼。
而佛教傳到了中國後,因為大都接受朝廷的供養,
而捨棄了托缽化緣的弘法方式,
在寺院中設置了廚房來煮食。
本來也是沒禁止葷食,只是吃所謂的三淨肉,
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
但是到了南北朝的梁武帝,受到後宮嬪妃冤親靈的驚嚇,
接受寶誌禪師的諫言,除了編寫梁皇寶懺來誦念超渡冤親靈,
自己也懺悔開始吃素;同時也正式下令所有僧眾要吃素,
而一直延傳至今,變成中國出家人必須吃素的原因。
所以在佛門戒律中,是沒有一定要僧眾吃素的!
目前全世界大概也只有台灣源自中國佛教門派要吃素,
其它如東南亞佛教,藏傳佛教,
甚至日本美國出家人都不吃素的!
因此看到有的僧眾吃葷食時,
是不能說他們破戒的!
所以在佛門中吃肉,叫做開緣隨順眾生,
但個人還是希望大家能少吃肉,對身體健康也較好!
並且藉此去除口腹之欲,多多培養慈悲心!
有些人會有上述吃肉是殺生的反應,
應該是被一般傳統風俗常識給誤導,
因此才需要學會「依智不依識」。
或是另一種更可怕「情緒勒索」意識的影響。
這是現代社會心理學認為很可怕的潛意識催眠,
在人際關係中,若有長官、長輩、父母、老師、師父等身份,
以威脅態度、似是而非的理由、掛著為你好的口吻,
都很容易造成以訛傳訛、道聽塗說,
而變成情緒勒索的潛意識影響,
就會讓人活在莫明的恐懼壓力。
情緒勒索最容易發生在父母對子女、
夫妻情人之間、好朋友同事同學之間,
例如:某師姐對兒子是否也有做出情緒勒索的行為呢?
她時常會對兒子說以下的話語:
@兒子趕快來吃飯;
再不來吃,我以後都不煮飯給你吃了。
@兒子這麼晚了還不快去睡覺;
再不聽話,以後我都不理你了。
@女兒再看妳晚上這麼晚回來;
我就把妳趕出去,不讓妳再住家裡面。
@我就是要妳跟這男朋友分手;
不然就不要認我這個媽。
@你要是大學沒有給我考上台大國立的;
我就當沒生過你這個兒子。
@老公如果你真的愛我;
就幫我哥哥的公司去當保人,跟銀行借錢。
@我這麼拼命賺錢工作;
還不都是要給你們生活上,吃好穿好住好。
以上這些話語,都有很強烈的是非、二分對立。
而缺乏理性邏輯去問為什麼的思考模式,
契機施教的核心精神<5W 為什麼>,
就是在<傾聽><同理心><問答><討論>,
才有所謂的觀世音菩薩,
先要去傾聽眾人心聲的觀音法門。
所以往後跟兒女對談要改成:
@兒子喔趕快來吃飯,
媽媽為了(為什麼的態度)要好好的照顧你,
讓你營養均衡花了很多時間,
做了很豐盛的晚餐要給你吃。
@把書讀好考上國立大學,
可以讓自己有更好的就業機會,
還是你有自己的想法(傾聽討論的態度),
要不要提出來跟爸媽分享討論呢?
@妳喜歡那個男生媽媽沒有意見(同理心的態度),
也尊重妳的選擇,
但是好壞也只能由妳自己去承擔,
若是被欺負拋棄了,還記得有媽媽陪著妳。
@兒子你要一直玩手機遊戲,我也沒意見
(討論的態度),
但是你要不要跟老爸聊一聊,
往後你對學業事業和未來生活的規劃呢?
天下父母心對兒女的關心照顧都是一樣的,
但是一定要將關心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
了解就是因材施教、就是契機施教,
而不是用二分對立、情緒勒索,
你所自以為是的道理,去強迫給予。
契機施教是針對個人的因緣在教導,
在佛門中很容易犯的錯誤,
就是把戒律或經文字意,套用在每個人身上,
硬要搞齊頭式、統一式的一言堂要求,
甚至失去理性客觀邏輯的辯證思考模式。
就科學觀點來看,吃掉正在長的蘿蔔和一隻雞,
都是犯了傷害生命殺生的行為。
說正在長的蘿蔔不是生命,雞豬才有生命,
完全不符合生命科學的邏輯論述。
正確的態度是要去分辨出,
殺生行為跟犯殺生戒的區別性。
在佛陀剛成立僧團,根本就沒有訂任何的戒律,
當弟子在修行都懂得道理後,
自然就不會去做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的行為來。
但人的本性慾望不是在出家後就能完全祛除,
才不得已去訂出一些表面的限制行為。
最有趣的一個戒律,就是出家眾只能有「兩個缽」。
有許多戒律都是,因阿難比丘來制訂的,
出家人要托缽,本就不可以有囤積收集的行為。
不能有任何的金錢、金銀珠寶,
但總可以有個缽去化緣吧。
那阿難就開始去收集了十幾種缽,
有木頭的、金的、銅的、鑲珠寶的、玉雕的,
讓僧團裡的許多比丘都看不下去。
佛陀才又勉強地訂出,比丘只能有兩個缽的規矩,
阿難比丘也很喜歡到處找通靈感應者、仙人去算命,
佛陀才又嚴格的警告他,不准再去找神通仙人算命。
事實上在佛門戒律裡,也並沒有禁止佛弟子去算命的。
因為在佛門中稍有修為者,幾乎都有感應神通,
以此感應能力來為信眾指引吉凶運勢,
也是很重要來度化眾人的一個善巧法門。
所以守戒的核心精神是在保護自己、保護別人,
指引自己有正當、好的行為發展方向,
而不是在禁止限制束縛自己。
所以近年來若有師兄姐,
來請教討論命理上或是佛學上的問題,
我都會習慣性的先問,
@是要討論通論學理上的道理
@還是個人修行學習、 生活上的問題呢?
例如:有個師姐吃素十幾年,
搞到營養不良、皮包骨、氣血衰弱,
冬天寒流來冷到氣血循環不良,
心臟快要負荷不住掛急診,
連醫生都建議她不能再吃素了。
從個人的契機因緣來看,
此師姐的體質根本就不適合吃素,
為何還要勉強執著於吃素呢?
把自己健康身體都搞垮了。
難道不是犯了對自己最殘酷的殺生嗎?
許多學佛的人也是被經文裡的字意,
勒索束縛產生很嚴重文字障、法執心,
四依法才會強調「依義不依文」,
這也是造成地藏王菩薩占察善惡業報經,
無法廣為流傳,被人來學習的最大障礙。
因為第一輪相的身口意之十惡業,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嗔恨、邪見,
把許多想來占察的人都給嚇跑了。
擔心害怕一占察有殺生或偷盜或邪淫,那該怎麼辦?
會不會很容易就被人誤會貼標籤,
這就是被這十惡業的狹義字意意思所障礙。
殺生除了狹隘字意是有殺害生命的意思,
還有更廣義的含意,表示習性的問題,
和可能會來發生其對應的凶運。
一定要去了解它整個完整的涵義,
才能夠契機施教、圓融地去教化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