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四依_依法.依義.依智.依了義,修佛學習和處事的重要準則
【重點提示】
1,不依人,連佛陀都不能輕易相信,要有自信覺知的思辨智慧
2,不依文,經文裡的字意不可斷章取義的節用和做字詞的鑽研
3,不依識,民間傳說似是而非,虛浮華麗的法會和改運商品不可相信
4, 不依不了義,對於沒有自我實修心得的人,只會背誦經文引經據典不可依從
金剛經裡的一句話
如來有所說否?否也世尊!
困擾了世人佛弟子千年,
四依法的「依法不依人」,
簡單輕鬆地就來解決了。
如果說戒、定、慧是修行上的目標準則,
那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文(語)、
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就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
最重要的指導原則。
如來有所說法否?否也世尊!
並不是如字面意思:如來從來都沒有對我們講任何的佛法和教導。
而是要讓我們學會去,依法不依人,
所要遵循的是真理大道,
而不是哪個人的說法指示。
佛陀雖已是個覺悟的聖者,
但可能也會有疏忽、沒能圓滿地,
以契機施教對每個人不同的資質因緣去教化。
所以弟子一定要有自我的自信和覺知的能力,
對任何事物都要去思辨,
而不是佛陀講的每一句話,
都要當成聖旨般的來遵從。
尤其佛法的傳承,從住法時期一直到現今的末法時期。
許多佛經內容都歷經千百年,和無數人的傳承、翻譯、講解。
若是展轉過程中稍有疏忽偏差,
你卻又沒去察覺而深信不疑,
那豈不是很容易就被誤導,
而無法學習到真正的智慧真理。
在佛陀傳中,當世尊要涅槃之時,
清楚明白地交代的弟子們,
在學習過程中,絕不可輕易相信他人,
包含對佛陀曾經所說過的話、
或是尊長、在上位人的交代指示,
時時刻刻都要存著追尋真理的懷疑心。
這也是在印度原始佛教和漢傳佛教中,
有個非常重要「論辨」的修持功課,
類似我們現在舉辦的辯論比賽。
對很多事件的看法,都可以提出來討論。
很可惜,在中國的北傳佛教中,
這種論辨的修行功課,
可能因為受到帝王制度的影響,
造成晚輩、弟子們等下位的人,
對於師尊和在上位的人,都不敢反辨。
對其言論、指示都言聽計從,
變成專制的一言堂,不敢絲毫懷疑。
以現今民主自由的時代,
每個人都是尊貴、平等、無分別的自性佛。
我們要好好地去認知自我,
發揮屬於自己的覺知想法和目標,
培養自我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
以真理為師、以戒為師。
而不是父母長輩或哪位大師所講的話,
你就要去全然地接受,
也要去審慎地瞭解其含意道理。
是否符合真理,值得來接受和效法學習。
四依第二法:依義不依文
學習上除了有對人盲從的問題,
還有對經文斷章取義的文字障,也很嚴重。
這種對文章斷章取義的偏差習性,
從古時候的文字獄,到現今的新聞標題殺人,
都是隻字片語,被有心人拿來炒作、濫用。
常有師兄姐到佛堂來,跟四明喝茶聊天分享。
最糟糕的就是會問:
哪部佛經、哪段話、到底是何意思?
我一定會反問他:
關於這部佛經,看完後是在說明什麼道理?
要來教會我們了解哪些真理智慧。
我幾乎從來不會針對哪部經的文字意做解釋,
而是會告訴你,這一部佛經是在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佛經的傳承,一直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但是,很多出家眾和佛門弟子都不願意去面對。
四明會在一篇「偽經」的心得文章,做詳細的分享。
包括對於命理學的教學傳承,
也都是用這樣依義的觀念態度來了解,
絕對不會對某句的古言詩詞去鑽牛角尖。
這也是在佛門的宗派中,產生一個禪宗的門派,
以心印心、直指心性、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雖然文字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基礎,
但一定要學習到,無書勝有書;
就如同戒律的精神是在保護,而不是在禁止。
學佛弟子是要效法及學習佛陀的精神品德,
而不是在「研究佛學」,陷入佛經的字裡行間專研。
而造成個人修行上,引經據典字字珠璣,
但卻毫無實修的品行。
四依第三法:依智不依識
智,是客觀理性合乎邏輯的真理智慧。
識,是道聽塗說、風俗民情、以訛傳訛、戲劇表演的常識。
要相信有客觀邏輯的智慧,
這個道理看似很容易懂,
但事實上,大家卻仍然很嚴重地被常識誤導。
例如:最常聽到-地藏王菩薩是陰神,
所以家裡面不要隨便供奉祭拜。
晚上也不要隨便唸地藏經,很容易招陰引鬼,
或是婦女經期來時,身體很髒不能去佛寺,
或是不能吃肉葷食是犯殺生惡業的,
或是去拜佛菩薩不能用釋迦、榴槤。
尤其是一些民間故事戲劇,
所造成偏差錯誤的影響,最容易深入民心。
像是西遊記中,對於玄奘大師去西天取經,
就很容易模糊了,玄奘大師去西天取經的真實狀況。
還有濟公禪師的民間傳說,
也被戲劇過度渲染了他的形象,
像是吃狗肉喝酒、玩世不恭、嬉皮笑臉,
還有很厲害的神通變化無常,
都是很嚴重的跟史實不符合。
類似這些偏插誤導的常識印象,
四明會在<高僧傳>的文章分享中,一一來說明。
這種不符合智慧邏輯的常識傳說,
在台灣民間的宮廟算命最為盛行。
例如:燒紙錢給過世的親人、
或是燒發財金,來改善錢財上的困境。
當然在某些改運商品上的誇張說法,
無論陽宅風水、奇門遁甲、改名等做法來改運,
都要用理智客觀的智慧作分辨,才不會被誘騙。
在佛門裡最容易看到道聽塗說的現象,
就是許多寺院所辦的法會,
也很容易做些誇張不實的說法。
擺弄虛浮鋪張華麗的法會儀式,
過度的注重漂亮的表象,
而沒有來教導信眾真正的善知識。
四依第四法: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這個了義的真正意涵,也讓很多人搞不清楚。
了義-不就是要去了解經文裡的真正義理。
那請問跟第二法的「依義」又有何差別呢?
依了義,可以說是佛陀在傳法時,最高無私的境界。
簡單白話的說,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依義,是去了解經文裡的意思。
依了義,是在了解經文的道理之後,
還能得出超越原有經文裡的智慧。
完全的通徹了悟,還可以有新的高超見解來。
佛陀就是希望每個弟子都是自性佛,
每個都可以在了義之後,超越祂。
不會像有些師兄姐就被佛經裡的字意,緊緊綁死住。
絲毫不敢說出比現有佛經,更不一樣的論述。
只要是能夠真正利益到眾生的智慧,
去超越原有佛經裡面的描述,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