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學佛_你在做考古研究佛學,或在效法佛陀的言行品德呢?
【重點提示】
1,要學佛必看完整佛陀傳,勿只在經文字意上研究佛學、卡在文字障上
2,傳記比佛經更加真實值得學習,十大弟子傳、歷代高僧傳要多看看
3,達摩傳,務實的弘法者,高齡來中國、以心印心、磨磚不成鏡、練功健身
4,玄奘傳,懷疑經文缺誤而發願到天竺留學,追求真理寧死不退
5,佛圖澄傳,發揮善巧神通,開始在中國廣立佛寺、成立出家僧團、廣傳佛法
佛門中常會問著:
你是在學佛,還是在做佛學研究,
這是很重要的根本心態和方向。
四明也常會問著:
念經持咒、參加法會,是過程還是目的;
或是學佛修行是來悟因果、得智慧、而解脫,
還是祈求菩薩得保佑呢?
雖然這是算是個二分對立問題,
但也要抓住重要的核心點,才不會走偏。
四明學佛是從一套漫畫版的佛陀傳學起,
對於傳奇中所描述的生活經歷,
和面對各種場景狀況的行為,
會比經文文字的描述更加真實。
從那些生活中的反應行為,
也可以去反思學習其心態價值觀。
因此,對於佛經的讀誦,反而不是很在意。
讀過的佛經也不多,更不會去鑽研其字意。
通常在了解佛經的義理後,
就不會再天天去讀誦背記。
我只會將整部佛經的智慧,整理出心得。
若要一句一句地說文解詞就很難。
所以,我對佛學的經文研究是很差的,
但還是真誠務實地建議所有佛門弟子,
真的要好好地將完整的佛陀傳給看完。
網路上可搜尋到印度人拍的,54集佛陀連續劇。
一般人對佛陀的一生,也只有淺薄地知道,
原是王子出身,從小聰明過人
出了四城門,看到生老病死。
深思人生為何如此,如何才能解脫。
在結婚生子後,斷然出家修行。
歷經6年苦行,終於夜睹明星而悟道,
開始了49年的弘法濟世的大道。
所謂台上10分鐘,台下十年功。
一般人只會看到悟道成佛的榮光,
若沒看過佛陀傳記,
隨著他的成長一步一步去體會,
真的很難感受到,
原來修行是要如此地「辛苦」。
這是很多佛門弟子和出家眾,
很難體會到的一點,就是要辛苦、踏實;
而且面對學佛修行,馬上就想要「離苦得樂」;
而不願一步一腳印地去辛苦的學習付出。
就像四明寫書也很辛苦、上課也很辛苦,
搭車到高雄、台北上課也很辛苦。
很多人就想柿子挑軟的吃、偷懶怕辛苦,
參加法會累、上課也累、當義工也累、
念經持咒也累,就捐個錢、念個佛輕鬆地做。
若將這些高增大德的傳記看過一遍,
最共同的總結心得,
佛陀和他們都很辛苦、很累的,
一步一步很踏實地做過來。
達摩要從天竺印度到中國來弘法,
那時他已經高齡75歲了。
整整坐了1年的船,
從海路過來,76歲在廣州上岸,
還事先就找了很多商人學中文;
換成你76歲了,你願意這樣辛苦嗎?
當了少林寺住持,看到佛門興盛,
寺院和僧人普遍受到供養和敬重,
寺院累積財富,一般生活過得很優渥。
跟現在的寺院的狀況還滿相近的,
寺院甚至還可聘用奴僕來做雜務。
僧人平常就誦念經典、帶領法會、打坐禪定。
達摩祖師一看這樣根本不像出家人該有的修為,
開始重新帶領正確的修行模式,
要出家人親自做勞務、出坡種田、挑水掃地,
堅持做到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也不可輕易接受供養和累積財富。
對於經文不再去誦念死記,
而要去理解其義理後,以心印心,
提出心得看法、接受論辯、批評反省,
再以此心得去度化引導信眾,
而非只是在死記背誦經文給信眾聽而已。
因此禪宗的修持法,有很多生活上的公案故事;
更重要的是,禪定前要先有健康的身心,
不是單單地坐著不動。
根本方法錯了,只是在磨磚,無法磨成鏡的。
僧人習練健身、瑜珈、吐納等運動,
而無心插柳地形成了氣功和少林武術。
進一步要求僧人修行不是在接受供養,
而是要有心主動去回饋社會為眾生付出。
從少林武僧護衛百姓、一般賑災救濟,
才真正落實菩薩慈悲、無私救助眾生的精神。
而不是天天想著自己是僧寶,等著被供養。
另外,大家最熟悉的西遊記唐三藏西天取經。
西遊記裡,描述唐三藏取經一點也不輕鬆,
也是要歷經九死一生的磨難;
還要去度化心性頑劣的孫悟空和豬八戒,
可說是有著肉體辛勞和精神壓力的雙重磨難。
但是大家真的知道唐玄奘大師,
為何要去西天取經嗎?
看完玄奘傳你就知道。
原因是,他認為當時翻譯寫出的佛經,
邏輯不合理、語意不清楚,有很大的問題。
而出家人對佛理的解說,更是穿鑿附會、賣弄文章,
完全無法以真正的佛陀義理來教化人心。
因此,玄奘才下定決心,要去天竺留學學習真理。
於是,開始找人學天竺文,規劃西域旅途路線。
當時,申請出關牒文護照還被駁回不准;
就狠下心來偷渡出境,還被抓了兩三次。
在沙漠迷路還差點渴死掉,
途經一西域國受到國王的敬重,
以國師功名利祿,來引誘要他留下來。
玄奘大師就以絕食,來表達他堅定的意志,
最終到達天竺的那蘭陀寺認真用功學習。
從偷渡出境到學成歸國前後近17年,
玄奘大師是用這種心態,在追求學習真理。
換成是你到台北、台中,來上個課你就嫌遠,
我也只能很遺憾地看著你,
繼續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吧。
另有一位佛門高僧佛圖澄大師,
普遍大家都不熟悉此大師,
但我在看完他的傳記後,
卻覺得他的事蹟非常地重要,
一定要分享給大家知道。
因為佛門修行弘法要懂得契機施教,
而大師就是以神通來契機施教的最佳典範。
佛圖澄為西域人,他深入經藏,深明佛理,
同時又擅長神通、咒術、預言等能力。
晉懷帝永嘉四年79歲的佛圖澄到西晉洛陽,
原準備在此建立寺院弘揚佛法,
但因為發生永嘉之亂而暫停。
永嘉六年2月石勒準備南攻建康,
其部下郭黑略為佛圖澄弟子,引薦佛圖澄見石勒。
佛圖澄以神通得到石勒的信任,在清水中變出青蓮,
並勸其少行殺戮,使原本將被殺的人,得以獲救。
石勒、石虎等人都尊重佛圖澄,時常諮詢其國事吉凶。
佛圖澄在亂世之中,以神通力,吸引統治階級的信任,
再利用宗教力量來安定人民,推展佛教,
大師信徒很多,所建佛寺共八百九十三間,
出家為僧的門下弟子超過萬人;
萬人中,以道安法師的成就最大。
道安法師又授業予慧遠法師,三代賢聖,
又下啟鳩摩羅什,而締造了佛教史上不朽的光輝。
大師注重戒律以身作則,他的德行與學識兼備。
平生「酒不齒,過中不食,非戒不履」,
為僧團立下良好的修行守戒典範。
為佛教傳入中國開啟一大新頁,
是漢傳佛教早期極為重要的宣揚佛法的開端。
看完佛圖澄高僧的故事,
讓人深深覺得有些佛門弟子,
面對神通、命理能力的偏見愚癡,
就感到很遺憾和無奈。
對於神通又用二分對立去分別,
佛門中時常談到神通能力的存在,
如:目鍵蓮的神通第一。
佛陀開示講法就以其大神通來莊嚴道場,
在修行禪定學習過程中,
的確很容易得到感應神通。
重點修行不是要去追求神通,
或是濫用這些神通去牟取自己私慾。
但也不需要像用面對洪水猛獸的恐慌,
去排斥、反對、拒絕感應神通的能力。
凡事都要很冷靜客觀、理性去面對,
不要再去害怕或刻意追求神通;
而是要想著如何善用各種能力智慧,
包含地藏占察、八字命理、易經卜卦、神通感應等工具,
來幫助利益更多的眾生,同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