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佈施_福慧雙修才能真圓滿,梁武帝為何無功無德呢?

20160911 (18)2-18.佈施_福慧雙修才能真圓滿,梁武帝為何無功無德呢?

【重點提示】

1,佈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不是只有錢..錢?

2,佈施福徳來消業,還要修慧才不會再造新業。

3,誦持經咒是在得智慧去行善,不是一直在空念。

4,梁武帝只有佈施沒有修慧,才無功無德。

5,袁了凡發願3千善事,還要寫功過格檢討改過。

6,需定期做地藏占察檢視自己的善惡業是否已圓滿。

在佛法中,對於學佛修持最完整務實的教導,

應該就是六度波羅密: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個方法!

所以有些宗派一入門就教學員來「打座」、「修禪定」,

這是很不對的,這修持功課應該已經是第五個階段,

才可以來修學的法門了,

是不能對剛一入門的學員就來教授的!

有如「地藏王菩薩」的「占察善惡業經」中說的,

「身、口、意」這三種業障,如果懺悔的還沒有清淨,

是不能來修「定、慧」的法門和功課。

因為業障太深、邪思、邪見過重,

此時就來修持禪定、打坐,

是會很危險的很容易就走火入魔的。

所以在世尊所說的「六度波羅密」的方法中,

將它簡單的以「外行佈施積福和內修修慧造命」

的兩大觀念再來加以說明。

將入門的修持方法說的比較簡單通俗一點,

積福消業、修慧造命,也是:內修和外行 的功課。

「外行佈施」:就是屬於從事外在利益眾生的菩薩行!

像參加公益活動、當義工、為社區服務、為朋友服務、

為寺院服務、佈施…等,是屬於服務眾生、利益眾生的行為,

就有如佛菩薩所說的,以慈悲心行菩薩道。

「財施和法施」,是屬於「外在」的「外行的表現」;

「無畏施」,則是屬於「外行和內在」的「福慧雙修修的智慧」。

「財施」:所謂「出錢」,當然就是捐助金錢、財物,

來幫助別人、利益貧困眾生、護持寺院、供養僧寶,

或是助印佛經、弘揚散佈佛法等善知識。

「法施」:所謂「出力」,將自己的力量、時間、精神來付出,

幫助佛法的弘揚、照顧眾生、協助寺院的管理,

也都是屬於當義工「外行」的層次。

「無畏施」:這種功德可就非常的大了!「無畏」的字面解釋,

就是眾生因為你的護持、幫助,

而不會再感到恐懼、害怕、無所畏懼,而信心增強了。

但是想要讓別人能夠來相信、能來依靠,

那自己豈不是,要有很大的智慧或是能力,

和內在的修持,才能去傳佈善知識,

使人信服因而信心堅定,而不再恐懼害怕。

因此只有在深入精進的學習和修持後,

才能夠來佈施此種「無畏施」的功德。

在金剛經中,世尊也特別提到,若有人能將經中任何一句「四句偈」,

在領悟之後傳揚出去,此種功德是勝過全世界所有的金銀財寶,

所以老師也是特別希望能來傳揚這種「無畏施」的精神,

而不是僅侷限於信仰宗教就是要信眾不斷捐錢、捐錢,

所謂財施的狹隘觀念。

所以透過教學、上課,來傳承正確的佛法觀念,

才是身為一個佛門子弟,或是有心想要學佛的信眾學生,

都應該要有的願心。

更是要以「無畏施」這種「內修的智慧」

和「外行的表現」來自我期許,

建立起一個正確的學佛、修持的實修觀念。

因此在自我的修持改善成長的理念裡,

「福慧雙修」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的觀念了!

「內修修慧」:就是屬於自己內在心性的精進修持!

像讀佛經、持咒,看高僧大德的著作、傳記、

參加共修法會、拜懺、自我反省、檢討等,

是屬於自我內在該做的功課。

「內修」就是在增長自己內在的智慧,

「外行」就是在累積福報、利益眾生,

這也說明了,為何有些老菩薩只是在佛堂、寺廟裡

吃齋唸佛了一輩子,只重視著自己內修的功課。

或是有些師兄大德發心行善了二、三十年,

但是又忽略了自我內在的精進修持,

這兩者的作法都偏執缺少「福慧雙修」的功課。

也因此還是沒有很明顯改善他們的業因、壞運,

或是修正不好個人品行、德行的最大原因,

因為福慧沒有兼顧,而偏執了修行的心和修行的方法。

若你已了解了以上積福消業和修慧造命的道理,

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

為何有人行善布施一輩子,卻仍然沒有改運成功。

因為沒有在修慧造命,沒有在反省檢討自己,

仍然在屢犯惡業,當然就無法來圓滿消業改運,

也有人念經持咒一輩子,卻也沒有得到菩薩的庇佑。

因為沒有在積福佈施,

念經持咒參加法會也沒得到該有的智慧,

務實地行菩薩道利益眾生。

袁了凡發願不是只有積福做3千件善事,

雲谷禪師還要他每天寫功過格、修準提法,

要每天反省檢討有何過失造哪些業。

因為人非聖賢偶爾會犯戒造業,

有了過失要積極改過外,

還要再從做過的善事中抵扣。

袁了凡第一次發願3千件善事,

就這樣做了10年才圓滿,也如願得庇佑。

歷代以來,梁武帝最護持佛教,

供養千萬僧眾、廣造寺院、抄印經書,

以他對佛教的佈施,幾乎無人可比;

但是他沒有修慧,仍然有分別心,

只做跟佛有關係的布施作為;

不知道要以菩薩的慈悲心,

無私地去照顧人民百姓。

達摩祖師才會直接回應他:無功無德,

最終落得政權被搶餓死在牢中。

另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可能你有佈施積福了,

也有在參加法會持咒修慧,

但是你真的有做夠了嗎?圓滿了嗎?

會不會助印著幾本佛經,參加幾次法會

就以為自己已經在積福修慧了呢!

務實地建議一定要定期、不定期,

請地藏王菩薩以占察木輪來檢視自己,

身口意十善惡業是否圓滿或有再犯。

袁了凡的發願善事都要加加減減做了10年才圓滿,

不要起貪欲惡業,隨興做了幾件善事,

就覺得菩薩該滿你的願,保佑你了嗎?

七種不需本錢的佈施(網路上節錄):

時常有人問如何行善布施,

我總以為行善布施要從我們週遭的親戚、

朋友、鄰居、兄弟、父母開始,

凡事對他們心存恭敬、心存和樂、心存感恩、心存寬恕,

如此比對外界行種種財施,浪得虛名,

而自己內心仍難以安寧,要來得更有意義。

沒有錢財布施,可以讚嘆別人布施,

或者看見別人布施時,心存歡喜

或發願將來能相互幫助,共成其事。

何況,對別人講述人生的經驗或布施利益,

默默的關懷和祝福都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以下有七種布施是不需要花錢的,這叫做無財七施:

一、心施

凡事心存誠懇,而不虛情假意。

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視他人。

凡事心存謙讓,而不貢高我慢。

凡事心存和樂,而不厭煩暴躁。

凡事心懷感恩,而不自讚己功。

凡事心存慈憫,而不幸災樂禍。

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貪戀物慾。

凡事心存寬恕,而不吹毛求疵。

二、面施

面孔和藹,常保持笑容,否則處處表現一副「苦瓜臉」,

使人望而卻步,非但不得人緣,

又容易到處碰釘子,真是自討苦吃。

三、眼施

常以慈眼視一切眾生,見人得利起隨喜同樂心而不眼紅,

不可勢利眼,狗眼看人低。

四、身施

以身作則,建立好榜樣;不矯揉造作,不奇裝異服;

喜好助人,時常恭敬禮拜佛菩薩和一切聖賢。

五、言施

說話誠實,不口是心非、亂打妄語;

言語婉轉柔和,說話不粗魯;

說和合語,不挑撥離間;

常讚美別人長處,不背後說人的過錯。

六、座施

讓座位給老弱婦孺;能捨自己的立場或利益,

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七、房施

讓遠來的客人住宿方便;以房間供作佛堂、講堂或圖書室,

請人來講經說法,或提供大禮拜和讀經的場所。



修行學佛必知正見

佛堂占察命理服務˙&課程時間
為免耽擱到大家的時間,務必事先電話預約服務喔!
有佛堂師姐專人在安排,黃老師沒有在受理預約服務哦!
  台北佛堂, 02-2314.5216 / 0903-787376  台北市忠孝西北路1段41號15之一
台中佛堂, 04-2426.1671 / 0955-583222  台中市西屯區中清路3183
高雄佛堂,  07-201.0116 / 0936-377931    高雄市前金區仁德街303號2樓
嘉義服務,每週五晚上 7-9      吳讚峰老師 0928-790133
服務地點:竹居茶樓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275

瀏覽本網站若要得到最佳版面效果,請使用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opyright © 2011-2021 易學佛堂官方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版權所有 © 2016 易學佛堂.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