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智慧_有以正知見學習了解何謂 戒.定.慧了嗎?
【重點提示】
1,三無漏學,戒是保護、定是目標、慧是善巧圓滿和超越三維世間
2,不理解戒律反被困陷,殺生行為和犯殺生惡業戒律是不同的
3,定是要安定生活後,確定階段性目標,切勿眼高手低、空喊口號
4,圓滿的智慧,要有世俗知識、般若圓滿到超越三維的人道臭皮囊
佛門弟子常說:學佛是來開啟智慧、解脫六道輪迴。
佛法廣大無邊、包容所有的真理智慧。
佛陀夜睹明星而開悟,
從初轉法輪四聖諦:苦、集、滅 、道 ,
教導弟子學習方向:戒、定、慧、三無漏學。
以「契機施教」和「四依法」,教導弟子該如何來學習。
那究竟三無漏學-戒、定、慧,是教導我們哪些道理智慧呢?
戒律,主要的精神是在「保護」、不是「禁止」。
許多人都會錯誤地把戒律視為禁止,
不可以去違反哪些行為或觀念。
因為若把戒律當成是「禁止 」,
依基本十惡業的狹義字意去嚴守,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 、
惡口、綺語、貪欲、嗔恨、邪見,
都是不可去做違犯的十種行為,
會很容易就會把自己綁死困住,
而陷入嚴重地畫地自限的法執心中。
就如同法律也要去兼顧到「法、理、情」的概念,
若是你把戒律用保護的角度來看,
就很能夠符合「法、理、情」的精神了。
而成為一個服從基本規律守則,
但也能通情達理、圓融處事、有智慧的人。
例如:有一老和尚帶著年輕小和尚雲遊,
路過河邊時,看到一婦女不慎摔落河中,
在水中幾番掙扎後,已衣不蔽體。
老和尚叫小和尚趕快跳下河去救人,
小和尚卻遲疑說:碰到女人身體不就犯了色戒嗎?
老和尚一腳就把小和尚踹下河大罵道:
那是個快要淹死的人,還在想什麼女人不女人的。
當你把戒律當成是保護的最重要目的後,
那接下來,是否犯了十惡業的精神概念,
你就很容易可深入了解。
何謂殺生行為和犯殺生戒有何不同了!
有殺生行為並不等於犯了殺生戒,
如果你是個軍人,要保家衛國家,開槍打死敵人,
這的確是個殺生行為。
但你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家人國家,
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慾,
因此雖然有殺生行為,但卻不犯殺生戒。
這也是金剛經對我們很重要的教導「法無定法」。
甚至也有人曾說:佛堂為人算命、看八字、卜卦是違反戒律的。
這就是陷入法執心、文字障,對金剛經和普門品及戒律的不了解,
金剛經談:法無定法、諸法無相、無分別、若以形相見我是人行邪道 …
普門品談:為千萬人開千萬種法門...
戒律是在保護,不去傷害別人、傷害自己。
若算命卜卦是為了要來幫助他人,
不圖牟個人的私慾,沒去傷害他人,
當然就是不會違反戒律、造口業。
更何況在比丘、比丘尼戒律當中,
更沒有不准算命或是吃葷肉這兩條的規定。
也就產生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
是沒有犯殺生戒的說法。
原本佛教中出家眾和佛門弟子,
就沒有規定一定要吃素,
托缽化緣來的葷肉、也是可以吃的。
只是中國北傳佛教在南朝梁武帝時,
由皇帝直接下令出家眾都要吃素,
才一直演變成,現今出家人都要吃素、吃肉就是犯了殺生戒的錯誤觀念。
鼓勵大家少吃肉、多吃蔬果,對健康是非常好的。
但不能直接恐嚇說:吃肉就是犯了殺生惡業,
這也是非常沒有科學觀念的偏差說法。
難道正在長大的青菜蘿蔔就沒有生命嗎?
把它從土裡拔起來,
難道不是傷害蘿蔔的生命嗎?
結束蘿蔔的生命也是一種殺生行為,
但吃蘿蔔是為了延續生命,
沒有想要去貪圖口腹之慾,
那就有殺生行為,但沒犯殺生惡業。
相對的,你吃了雞肉、魚肉、葷食,
也只是為了延續你的生命,不是要貪肉食口慾,
當然也是沒有違犯殺生戒的戒律。
許多人在學佛、讀佛經時,
最容易犯的就是斷章取義的文字障,
沒有去了解完整的了義精神義理,
就很容易陷入瞎子摸象的法執心中 。
四明有很坎苛的人生經驗,
在學佛時,也都很務實地在生活中體會,
也得到菩薩很多的感應教導。
而領悟了些許正知見,
希望有時間跟四明來共修分享,
關於學佛所領悟的心得,來多聽多看,
或許能幫你建立有正知見的智慧。
定,除了一般熟知的禪定打坐外,
還有三個很重要的含意:
1、禪定:
要學會冷靜理性,
不毛躁衝動的面對事情,還要將世俗煩躁的心思,
時時給自己沈澱、反觀、內省。
2、安定:
要將日常家庭生活給安排妥當,
圓滿人生四件大事:工作、家庭、修行和公益,
才能夠安穩的來做修行的功課。
3、確定:
要很清楚明白確定規劃好,你的階段性目標是什麼?
有人一來學佛就談目標是要成佛、得解脫,
這是個非常好的理想目標,但是卻不務實,
務實的做法是要去規劃,
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階段性目標。
就像一個學生在國小、國中、高中都是要穿制服,
到了大學可以不用穿制服,但仍要點名上課;
上了研究所,就沒有固定上課時間和點名,
可以隨應自己的管理去學習。
要學的正知見觀念、智慧很多,
以四明學佛領悟的心得,都可寫成5-60幾篇。
沒有從淺而深、從基礎而深入、
一步一腳印去體會、去實行,
就想要成佛、得解脫或往生西方淨土,
都是不切實際的空談口號。
慧:四大圓滿智慧。
佛門中所稱的智慧,也分為四個不同層次,需要一一去學習圓滿:
1,世俗通達廣博的智慧。
先從世俗間的層次,精進地來學習。
除了看很多佛經、懂很多佛理、
社會上的常識、知識、時事、人情義理等,
一般生活中的學問也要去了解。
不能當一個井底之蛙,只會死背佛經、什麼都不懂,
這也是為何會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許多歷代高僧也會去雲遊四方、增廣見聞、廣結善緣,
對一般觀念知識都要很熟悉了解。
若能再學得如醫術、命理、心理學等專業技能,
那就更加如魚得水,來完成般若圓滿智慧了。
並明白所有命理佛學,出書影片行銷等,都是幫人的學問或工具,不能有執念或鑽陷,而要去融和善用。
2,般若圓滿善用平台弘法智慧。
有了世俗知識或專業能力,
才能進一步善加應用學識,圓融地運用,
還需要去熟悉了解,現代各社交平台科技的運用,
以文章分享短影片拍攝等等,契機施教的般若圓滿智慧,
務實地無分別、無掛礙地去行菩薩道,弘法利益各層次的眾生。
3,菩薩感應教導智慧。
在了凡四訓中雲谷禪師,除了要其發願佈施做3000件善事,要懂得懺悔寫功過格,更要他。持準提咒修準提法。
因為在精進功課修法過程中,一定會得到菩薩的庇佑加持和感應,因此會有許多靈動的反應,,如身體搖晃,打嗝,額頭發脹,甚至一些莫名的信息會在腦海中產生,其實這些都是靈體經絡能量的發動,和跟菩薩的感應現象。
因此一定要放開你的心胸,虛心接受這些感應現象,學佛修行人不追求感應神通,但是當有感應的時候,也要虛心去接受菩薩對我們的各種指示教導。
四明才會常分享:
我今生最大的兩位名師:一,是眾生對其服務的經驗累積。二,是菩薩的感應教導。
4,超越三維了悟因果發慈悲心智慧。
其實六道輪迴已經教導大家,
不是只有人世間三維度的存在。
更要學習領悟,超越三維空間的智慧了。
只是大多數人,還很難去感受體會,
只能夠用神鬼的角度來看待。
而禪定打坐、入定出定、感應神通、持咒觀想,
都是要讓我們的意識可以超越三維人道,
進而跟靈界產生感應,體會到自性佛性的存在。
就可如佛陀一般的覺悟,
世間就是一場來演戲的過程-人生如戲,
那你這身臭皮囊就只是一套戲服,
你就懂了什麼是空性?
都是短暫虛幻的,
對於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恩怨情仇,
自然不會有任何掛礙了。
也能夠學會操控本我獸性慾望,
也不會受到制我的社會道德榮辱所影響,
自然事事、輕鬆自在、不計較、不掛礙,也無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