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3.0 星宿擬像法的運用和六親生剋關係

20160911 (10)

    這「六親」如何配上「五行」呢?說穿了又是簡單到令人訝異的程度!

「父母」是來生「我」,「我」和「兄弟」是「比和」站在一起同磁性的,

「我」來生「子孫(子女)」,「我」被「官鬼(先生、長官)」所剋,

「我」又來剋「妻財(妻子、錢財)」。

因此當這個「我」的五行是屬「木」時,我們就可以推算出:

「父母」是生「我」,           所以五行是屬「水」。

「兄弟」與「我」同屬性,      所以五行是屬「木」。

「子孫」是被「我」所生,      所以五行是屬「火」。

「官鬼」是來剋「我」的,      所以五行是屬「金」。

「妻財」是被「我」所來剋的,  所以五行是屬「土」。

      

       如此,這「六親」、「六大類」的事物,就會隨著「我」這個「五行」的變化,也會帶動其他「六親」的五行來產生變化,同時也可以將其他六親的五行,給清楚的推算出來。

       「六親」在四柱八字中,又更進一步衍生為「十個神」或是稱為「十個星宿」。

(「十個神」這是一般命理書中的名稱,筆者將它改稱為「十個星宿」,以符合現代星座學較常用的名稱,也較能清楚的來表達!)

「父母」化為「正印」、「偏印」。

「官鬼」化為「正官」、「偏官」(又稱「七殺」)。

「妻財」化為「正財」、「偏財」。

「兄弟」化為「比肩」、「劫財」。

「子孫」化為「傷官」、「食神」。

       在四柱八字命理中當然也是以這「十個星宿」,來擬像批論一個人在今世中的一切事情的吉凶好壞,而這「十個星宿」與「五行旺衰」的配合運算,當然就是我們要來學習的重要內容了!

       這個「六親與五行」運用,將會在「易經」卦象的六爻運算中,和八字命理的運算中,和姓名學天地人三才的運算中,以及往後各種風水、面相的運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被運用著!請諸位讀者學員千萬要多用心來學習瞭解。

【六親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

       相信大家幾乎都是非常熟悉五行的相生、剋關係的,如木生火,火生土、、、,可是對於六親的相生、相剋的關係卻是很陌生,其實這根本就是與五行的相生相剋完全一樣的,因為六親的產生不就是由五行生剋而來的嗎?

所以:

      父母生兄弟,兄弟生子孫,子孫生妻財,妻財生官鬼,官鬼生父母、、、

      父母剋子孫,子孫剋官鬼,官鬼剋兄弟,兄弟剋妻財,妻財剋父母、、、

(以上是卦象中的六爻六親的生剋關係)

       也可以同樣的轉用於八字命理中的十神「十個星宿」的生剋關係

印生比劫,比劫生食傷,食傷生財,財生官,官生印、、、

印剋食傷,食傷剋官,官剋比劫,比劫剋財,財剋印、、、

        以上六親的生剋關係請學員讀者務必要練習的熟練,在未來的學習中才會順手,因為實在是太重要了!

(圖例解說)

【結論】

       這一講義章節是將基本的陰陽五行,作一個入門簡單的說明介紹,或許對於本講義的「周易經傳」內容,並沒有太直接的相關性,只是筆者一直希望在易經八字命理的學習中,千萬不要再陷入本位主義,什麼「義理」和「象數」學派的爭執之中,那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

        學習的最重要目標,是要提昇自己的智慧,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能夠解決「問題」,才是我們最務實的方向目標,而不是還在那裡「製造」問題、鑽牛角尖!

       該值得我們來學的學問,就好好的給他用功學下去,畢竟這一些學問凝聚了多少先賢聖人的智慧在裡面,不是我們這一些平常的凡夫,可以來批評毀謗的,相對的有實用的智慧和能力,才以可能延續傳承到我們現代來,否則以「人」如此現實的眼光和心態,老早就被淘汰、丟棄了!

期待有心想學習推廣易經八字命理的人,能夠彼此來共同鼓勵、分享和扶持吧!

易經中階周易十翼傳

佛堂占察命理服務˙&課程時間
為免耽擱到大家的時間,務必事先電話預約服務喔!
有佛堂師姐專人在安排,黃老師沒有在受理預約服務哦!
  台北佛堂, 02-2314.5216 / 0903-787376  台北市忠孝西北路1段41號15之一
台中佛堂, 04-2426.1671 / 0955-583222  台中市西屯區中清路3183
高雄佛堂,  07-201.0116 / 0936-377931    高雄市前金區仁德街303號2樓
嘉義服務,每週五晚上 7-9      吳讚峰老師 0928-790133
服務地點:竹居茶樓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275

瀏覽本網站若要得到最佳版面效果,請使用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opyright © 2011-2021 易學佛堂官方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版權所有 © 2016 易學佛堂.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