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4.從占察善惡業報經談一實境界

20160910 (120)從占察善惡業報經談一實境界

這部經最主要的目的,是教導大家如何以「占察木輪」來審查自己的業障因果、內心的習性、意念。與其他佛教經典最不同、殊勝的地方,就在於「占察木輪」的瞭解和練習。

至於義理的闡述說明,則是它的附加目的,因此在經文的下半卷中,地藏王菩薩乃藉機向眾生演說解脫生死、涅盤證道的方法,大概可分為以下幾大項目:

一說:真實空性的「一實境界」

二說:觀照(觀想)的心法和方法

三說:禪定的階段

四說:地藏王菩薩是最善巧、安慰眾生的大菩薩

何謂一實境界

《占察善惡業報經》乍看之下,好像只是用來求卜吉凶禍福,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這是地藏王菩薩引導我們先對「事象」有所瞭解後,再進一步教導我們何謂「一實境界」和禪宗的「一心」。經文裡的下卷,都是在講這個道理。

《占察善惡業報經》教我們的不光只是占察、卜卦,這叫「方便」,沒有這方便,到不了「一實境界」的層次,這層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明白了俗世間的因果後,我們再一心地去修,十二因緣、苦集滅道四諦,還屬於聲聞、緣覺法,要達到真如實際、無生無滅,那就是真如法,就是禪宗所說的一心,《楞嚴經》上的反聞、聞自性,也就是《法華經》上說的「開佛知見」,《華嚴經》上說的心、佛與眾生三無差別,這些大乘經典所指的都是一個道理。

由事象入解到心界中

許多人都是心裡不明瞭,貪求者多,煩惱也多。

人都生活在「貪、嗔、痴、慢、疑」這五毒煩惱當中,被事事物物牽纏著,所做的事情都不能穩定,就常常在那裡憂慮不安,遇到一個問題,就來回不安地走,或是呆坐在那兒,晚上睡不著覺、失眠,這就是思想擾亂的表現,道業當然就修得不清淨了。

地藏王菩薩慈悲方便,使你心能明瞭,不要懷疑,但是最後你得發願。祂指示的一百八十九種輪相當中,有些是事法,或者有疾病,或者有願求,你能不能得到,就看你的願力大不大了。

同時藉著占察輪相,你如果能夠觀「一實境界」、「真如實際」,不但不受惡果,而且還能得到最大的善果。菩薩還教我們「觀」,不論惡業、善業,一切諸法皆空。我們都說有「罪業」,誰又能把罪業拿出來看看呢?就是來看輪相啦!有人說有這個肉體就是來痛苦的,但是沒肉體就沒痛苦了嗎?我們自己總會感覺有肉體的。睡覺做夢的時候,身體雖然在床上,可是當你夢到人家攆你了,遇到什麼危難了,你還是會感覺痛苦,不會知道這是做夢。如果你知道是做夢,就會像我們活著的時候,有身體還說這是空的。罪業本空唯心造,我心都沒有了,罪業又何處出生呢?含義就是這樣,但是很不容易領悟。

地藏王菩薩演說的根本法門:唯一真實的境界

以論大乘的空無境界來說,這部《占察經》講的內容並不是很容易讓人瞭解,這跟那時的譯經師可能也有很大的關係。這部經是隋朝菩提燈法師所譯的,文筆的流暢和意涵的表達,似乎比不上玄奘或鳩摩什等大譯師所譯的經典如《金剛經》、《心經》等優美、精深令人讚嘆,這也是《占察經》歷代以來,沒有受到太多重視和研習的原因之一。

每一部經典都有它的特色,和所要傳達的精神宗旨。以這部經來講,應該還是注重在占察卜卦的「事理、占察」上,至於大乘空無義理的體會、研習,老師建議還是以其他經典為重,這樣可能比較容易瞭解真正的內涵和精髓。

但老師還是就此部經文內的「一實境界」稍加解說,野人獻曝,只是提供諸位同修大德參考,畢竟這真的還不是老師所能達到的境界,所以也只能就表面的文字描述和個人的一點小小心得,來和大家分享。

地藏王菩薩所談的根本法門:「唯一真實的境界」,我們就以「一實境界」稱之,就是《心經》裡所說,那唯一真實存在、不生不滅、不空不寂的境界。只不過這又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以禪宗的心法來說,是無法以文字、言語來表達的,只能靠自己用心體悟。

如人飲水,該如何描述這「水」的滋味呢?有多甜、多鹹、淡淡的、澀澀的……這是說不清的。自己喝喝看,就可以體會了。所以許多大師一再強調,佛法絕對是「實驗學」,要親身來學、來做,不是光看經文上的文字就能體會、瞭解。

「一實境界」,老師或許可以以另外一種不同的角度,以中國《易經》文化的角度,來為讀者稍做解說。這種心體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因為它無所不在,沒有分別,所以像虛空那樣,沒有任何障礙。

現代物理學的原子和分子

以現代物理學來看,這種心體就是「原子、分子」等基本存在元素,所有有機、無機物體,他們的根本的組織結構就是原子和分子,在物質不滅定律下,這不就是不生不滅、永恆存在的嗎?包括人體不也是如此嗎?

肉體組織就是碳氫化合物,與其他生物根本是沒有分別的,而且隨著產生、成長、老化、死去、消滅,不斷在循環、演化當中,從來沒有停止過,也沒有所謂的開始。像人體中,一天要產生多少細胞組織,但是一天也會死去多少細胞組織一樣,從來是沒有停止過的,甚至老死了這種演化還是繼續進行著。

不生不滅,永恆存在的靈魂

那從《易經》的靈魂學來看呢?或許一般人就會比較瞭解了。所有的生物都是有「靈體」、「靈魂」的,只是其中以人的靈魂這種「靈識」的能量最大,而這種靈體是不會生滅的,因為它們原來就已經存在這個空間當中了。所以說:「眾生現在面前的一念心體,和一切事物是平等普遍的,宇宙中本來就只有這個東西,而且沒有彼此和能力的差別,它從不變異,也沒有增減。」甚至和佛、菩薩的靈識都是同樣的,所以也說:「所有眾生的心,所有聲聞和緣覺的心,所有菩薩的心以及所有諸佛的心,都具有同樣不生不滅、無染、清淨等真如的特性。」

因此地藏王菩薩在經文中解釋了許多「一實境界」的本體,其實以現在大家最簡單的一般瞭解,那就是「靈魂」,這樣就簡單易懂多了。而這種「靈識」的最根本層次,所有眾生和佛菩薩是一樣的。這又表示什麼呢?眾生都與菩薩有共通的本性和靈識,代表:

一、眾生和佛菩薩是平等的存在。

二、眾生都具有和佛菩薩相同的根性和本質,都有能成為佛菩薩的同樣資質和條件。

因有妄想、分別而生相

那為何在這娑婆世界中,會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人,更有各種不同的欲念、心性、怨念、情恨、名利……充滿在這個世界中呢?甚至也有著各種文明時代下的建築、車輛、電器、衣物等種種物質產品呢?

原來人根本靈性中的本體都是一樣的,但「心性」卻是不同的。所以經文上說:「再者,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從心念變現,並作為心念所攀緣的對象。這些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產生的,隨看因緣的聚散而有生滅的現象,心念和境界都同樣不斷在變遷,甚至在剎那間也無法停住。」

人世間這種種的一切,都是因為心念而產生的。例如天氣冷了,心裡想著要穿衣服,所以就穿起了衣服。

那在以前還沒有衣服時,就要在心裡「想著」,該如何才能有一件衣服呢?是要自己縫製,還是去買呢?

要去向誰買?去哪裡買?買怎樣的樣式?買怎樣的質料?

需要花多少錢來買?

但是沒有錢,怎麼辦?

去賺?還是去跟誰要這個錢呢?

哇啊!好複雜,是不是呢?

其實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都是在這種很複雜的心念、思緒中打轉呢?有意義的心念,我們稱之為思考,沒有意義的心念,就是雜思或妄想。

人世間所有有形的各種產品、建築的製造、開發、生產,和各種無形的思緒、欲念、妄想,甚至期待、願望,都是在這種心念的運作下,一一發生。

因此若是所有人都不再有這種心念的活動,那世間根本就不會再有任何的事物產生,不會有文明,不會有進步,不會有戰爭,甚至不會有人類的存在。所以我們要去查知這種心念的重要性。

這個道理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心念嚴重影響著所有觀念、行為,甚至產生七情六欲和業障因果。如果我們能瞭解這個道理,今天心念想著要像佛菩薩那樣超脫生死、自在無礙,那我們就可以像佛菩薩那樣的自在,我們就已經是佛菩薩了。因為我們本來就已經具有與佛菩薩完全一樣的根本靈性。

只是很可惜,並沒有很多人瞭解這個道理,立下這個心念或志向,願意讓自己成為佛菩薩。

由此讓我們聯想到心理學或是頂尖銷售大師最常激勵人們的一些話:「每天自己對著鏡子,大聲告訴自己一百聲,要成功、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最後這個人一定是會成功的。我也常會提醒自己,記住證嚴上人所說的那句話:「想要力量有多大,你的願望就要有多大。」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心念的影響,最好的實證嗎?

現在很多人都在學習EQ管理,許多EQ專家、大師輩出,到處引經據典地教導大家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糾正錯誤的觀念,發展出良好的外在行為,以及與人和諧的互動關係。

其實,以佛法的觀念來看,根本不需要那些又多又深的道理和教材,根本之道就是在一個心念和思緒罷了。佛菩薩講的就是慈悲、善良的心念,時時刻刻謹記著這麼簡單的心念,自然就會與人相處和諧,不會隨意起貪欲、邪念,EQ情緒就會很平和,哪裡還需要去管理呢?所以說,佛菩薩的智慧都是深遠卻又很簡單的。

自在、自性清淨心

「這自性清淨心是非常清淨、光明、圓融和完美,因為它沒有各種對待的分別相,所以當然自在而沒有罣礙。」

地藏王菩薩又教導我們,什麼是沒有分別的「自性清淨心」,這是要教我們如何學會「清淨、自在」。

人會有許多煩惱,主要來自於「分別心」,心裡會去分別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的工作多、我的錢少、你的衣服漂亮、他的先生體貼、我的兒子聰明、你的女兒乖巧……天天總是有許多的分別妄念在腦海中攪著,於是嗔心、嫉妒心、懊惱心就又被一一攪動起來,當然很難自在、清淨。

所以要學會沒有分別心,自然心性也就會圓滿、自在。但是總有許多人搶著說:「怎麼可能會沒有分別心呢?」所以才需要世尊來傳法,諸位菩薩、大德來教導我們這些還未開悟、瞭解的娑婆眾生們。

如何學會沒有分別心呢?這是有方法、有道理、有觀念的。佛菩薩已經告訴了我們,這種靈性、本體是不生不滅,永遠都在六道時空中轉換著,簡單說:「人和萬物時時都在這時空中,不斷輪迴投胎轉世著。」

試想一個人的一世壽命,可能還不到八十年,在數億萬年的地球歷史中,可能都已經流轉過幾千百世了。數年前暢銷一時的書《前世今生》中,那個女主角據說已經轉化七十六世了,我個人覺得這根本一點都不奇怪。書中只寫她是從三千年前的古埃及時代開始轉世的,其實我認為不生不滅的靈體轉世,應該還不止於地球的這一個世代而已。

若以這樣的角度來看,這個地球上、這個世代中的所有人,可能都跟我有過親密的或家人的關係。

看似陌生的同事,有可能是我的前世母親;怨恨討厭的老闆,可能當過我的小孩;被我欺侮的人,很可能將來成為我的家人;所養育照顧的小狗,未來會成為我的父母再回來報恩照顧我……

全地球上的生物、人類,不都成為一家人了嗎?今天你的付出,可能很快明天就會回到自己的身上來;今天占了同事一個便宜,可能明天要賠還他十個好處。既然因果循環如此生生不息,那我們還要有什麼分別心嗎?

為什麼要占察累世的三業呢?為什麼要審查過去是否有殺生、貪欲、邪淫呢?就是要告訴我們這種「因果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所以有了分別心,煩惱就會起,業障就會生,我們還能不好好提醒、警惕自己嗎?

要趕緊依法受教,升起清楚明白、光明的心念來,今世中的種種行為就會圓滿,心性自然清明,靈性本體自然也就自在,遠離顛倒、痴妄的恐懼煩惱。

一實境界的兩種觀照法

如何學「唯心識觀」呢?

如果想要靠「一實境界」來修行,增長信心和見解的話,應當學習兩種觀照的方法。哪兩種呢?

第一種是修「唯心識觀」。

第二種是修「真如實觀」。

什麼是「唯心識觀」呢?前文已經清楚解釋過,原來人世間種種有形物質、建設和無形的心思活動,都是在心念的起緣下而產生的,所以地藏王菩薩苦口婆心地提醒我們,要隨時觀照自己、提醒自己,不要一時鬆懈、耽於逸樂,又把這個道理給忘了。

好像現在股票跌了,被套牢、賠錢了,一時又起懊悔心、煩惱心,這時就要趕快回頭觀照自己。為什麼會被套牢、賠錢呢?是不是過於貪心、傲慢、痴迷,才會失去客觀、正確的判斷,而遭致套牢、賠錢的結果?原來這個也是心念在作祟,那就要趕快審查、觀照,將心念做個修正調整,自然有機會重新將錢給賺回來。

地藏王菩薩更進一步教我們兩個方法來時時觀照自己:

一是觀照心性的止(禪定)。

一是觀照心性的觀(智慧)。

心性的止(禪定)

菩薩教導我們,要每天有時間將自己攪動、紛雜的心性給安靜下來。

上課累了、工作累了,身體要休息一下,可是我們卻常忽略了也要讓「心靈、靈體」休息一下。

「禪定」不用那麼嚴肅或古板,並不是一定要在道場、寺院中才可以做,只要一個乾淨、安靜的地方,平穩地坐下來,緩緩深呼吸幾下,慢慢喝幾口水,心情放輕鬆,放下一切惱人的事情,將心思輕輕注意在呼吸的氣息中,眼觀鼻、鼻觀心。意識要保持清醒,不能昏沉,這不是在打瞌睡或催眠,而是慢慢將意識、心靈推動到更深沉的境界當中,終究達到靜止不動的意境中,不再紛亂,不再起妄想,不再有煩惱,有如讓自己的心靈完全「空白」一樣。

心性的觀(智慧)

在禪宗的修持傳承中,有一個很特殊的開智慧法門,就是「參話頭」、「參公案」。

所以這個「觀」,並不是「觀照內心」的觀,而是「觀看外相」的觀。要有事事起疑、事事深究、事事詳觀的態度,是要由外在的事象、表象,在仔細深思的觀察、觀照下,瞭解到更深入的「欲相」和「實相」。

佛曾說過「四眾生相」為虛相、表相、欲相和實相(此與《金剛經》所說的四生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不相同的)。種種外在的表相、色境,都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存在,因此我們要學會觀知何謂真正的「實相」,對事情要能夠以寬廣、不執著的角度來看待,不能偏執地自以為所見到的、所聽到的就是「真的」。

其實眼睛所見、耳朵所聽,反而常常都是虛假的「表相」而已。

例如,老公竟然在外面有了其他的女人,所以老婆氣憤地要告這個老公和女人。

然而仔細深思觀照下:

表相:

老公對不起老婆,怎麼可以起邪淫心,在外面有女人呢?這是不對、不道德、不負責任的。

虛相:

老公反駁,是因為老婆不愛他了,家庭不溫暖,或是工作壓力太大,需要尋求另外一個慰藉,所以才發生外遇的。

欲相:

原來老婆一直喜歡打麻將、玩牌,而老公的確工作也很忙,造成兩個人的生活、娛樂、興趣、欲念,離得愈來愈遠,所以才會造成老公轉而尋求另外一個生活上欲念的滿足。

實相:

真正的實相,應該是這兩個夫妻,在共同打拚事業有成後,生活竟失去了共同奮鬥的意義和目標,所以老婆只好每天將時間浪費在牌桌上。而老公在無聊的生活以及工作壓力下,為了尋求慰藉和紓解壓力,只好另外追求一段感情,來滿足自己的情欲以及心靈上的空虛。

一樁樁的問題,我們若深入瞭解它的「實相」,會發現原來並不像表面的行為那樣簡單。所以在經文中,我們可以發現為何常會有這種讓人搞不清楚的語句:

不是有、不是沒有,不是非有、不是非無,也不是亦有、亦無。

不是一、不是異,不是非一,不是非異,也不是亦一、亦異。

是不是也可以解釋為,「真」並不是你所看到的「真」,「假」也並不是你所想的「假」,事實真相,要用智慧來省思、觀照。

將這種道理參透了,「生」不見得是「生」,而「死」也不見得是「死」。就好像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瞭解了「實相」,才能根本解決人生當中的種種問題,而不是「鋸箭療傷、隔靴搔癢」的治標法,那樣問題永遠都沒有辦法解決的。

曾經有個朋友因為公司經營困難,來向我借錢周轉。俗話說:「救急不救窮。」想要幫他,就一定得要知道真正的「實相」,才能幫到重點。

我問朋友要多少錢才能將公司周轉過來,朋友回答:「不清楚,可能要上千萬吧。」所以來跟我調借的這一些錢,只不過是要軋明天的三點半,無法真正解決他的生意經營問題。可惜的是,現在他的心態只是能過一天就算一天。

所以各位覺得實相是什麼呢?這個朋友每天在軋三點半,根本不可能有其他心思好好來經營公司業務,徹底想辦法去解決公司的問題,所以想要公司的業務轉好是很難的了。而且現在只是在拖日子而已,借錢給他還是補不了這個大窟窿,愈拖窟窿愈大,借的錢、負的債、拖累的親友一定會愈多。

所以在一番分析解說下,我對他說,寧願將要借給他的這一筆錢,留著等他公司完全清算倒閉結束之後,再來幫他解決家庭生活、小孩養育的生活問題,甚至重新再來經營開辦公司的經費。這才是瞭解實相後,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

地藏王菩薩的善巧方便法門

「修行所有的善法,我們的心智會變得清淨和圓滿,不但可以產生像如來那樣美好的色身,而且可以得到無量的功德和清淨的果報。」

像這樣的說法,能使眾生消除畏怯和懦弱的心,所以叫做「安慰」。

讀著《占察經》的下半卷,感到地藏王菩薩真是個「善安慰者」。因為祂不論如何低賤、卑下、惡業深重的眾生,都願意親近渡化、照顧,所以稱祂為「善安慰」的大菩薩。

歷代以來,眾生只讚嘆地藏王菩薩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發大悲願的大菩薩,而不曾讚嘆過祂的「善安慰」,當然這跟經典的翻譯解說和弘揚有著很重要的關連,因為下半部經文的義理,的確並不是那麼容易懂的。

若說地藏王菩薩是「善巧菩薩」,的確是可令人稱嘆的,因為祂所演說的「木輪相法」,就如經文上說的:「我所說的那些深奧的義理,與真實完全相吻合,而且沒有各種過失。因為它可以使人不會著相,和玩弄文字,就可以真正知道它是沒有情執和戲論呢。」在木輪相法中,一個個的輪相是清楚的,是真實的,沒有玩弄文字的,沒有模糊不清的語意,這才是真正實在的「善巧法門」。

許多人想要追求「神通」、「靈通」,被一些乩童、靈媒耍弄著還不知道,甚至有許多信徒被披著袈裟的假師父矇騙、戲弄了。在這木輪法門的占察下,我們可以真正知道什麼才是「實相」,幾乎是不需要再懷疑的,有任何的假飾、虛偽,在地藏王菩薩的法眼下是無所遁形的。

 

佛門地藏占察109年新書

佛堂占察命理服務˙&課程時間
為免耽擱到大家的時間,務必事先電話預約服務喔!
有佛堂師姐專人在安排,黃老師沒有在受理預約服務哦!
  台北佛堂, 02-2314.5216 / 0903-787376  台北市忠孝西北路1段41號15之一
台中佛堂, 04-2426.1671 / 0955-583222  台中市西屯區中清路3183
高雄佛堂,  07-201.0116 / 0936-377931    高雄市前金區仁德街303號2樓
嘉義服務,每週五晚上 7-9      吳讚峰老師 0928-790133
服務地點:竹居茶樓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275

瀏覽本網站若要得到最佳版面效果,請使用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opyright © 2011-2021 易學佛堂官方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版權所有 © 2016 易學佛堂.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