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占察善惡業報經白話.下卷


占察善惡業報經白話下卷


【根本法門:唯一真實的境界】

當時堅淨信大菩薩就問地藏王菩薩說「請教您有那些方便的辦法,可以使眾生進入大乘的佛法境界呢?

    地藏王菩薩回答說:「善男子!如果有眾生,想要追求無上的佛般若智會,和慈悲所有真相的真理,應當先要明白什麼是最初應該修行的根本方便法門。所謂最初應該修行的根本辦法,就是要依照唯一真實的境界,去產生信心與理解。由於信心和理解力的增長,使他能很快的獲得和進入菩薩的根本種性裡。

【所謂唯一而且真實的境界】

所謂唯一而且真實的境界

就是指所有眾生都具有相同的那種心體,這種心體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因為它無所不在,沒有分別。所以像虛空那樣,沒有任何障礙。

    眾生現在面前的一念心體,本來就和一切事物平等普遍的,宇宙中本來就只有這個東西,而且沒有彼此和能力的差別,它從不變異,也沒有增減。

  因為所有眾生的心、所有聲聞和緣覺的心、所有菩薩的心以及所有諸佛的心,都具有同樣不生不滅、無染、清淨等真如的特性。

    為什麼呢?所有各種起心動念和妄想分別,例如:八識、感受、思想、心行、憶念、攀緣、出慮、覺知等現象,以及其他的各種心理活動,都像是心中的幻化一樣地不真實。

心體中本來就沒有青、黃、赤、白、或其他混稚的顏色,也沒有長短、方圓和大小的差別,甚至想要在整個十方虛空的所有世界中,尋求心的形狀,也是得不到一個結果和範圍的。但是由於受了無知和昏暗的燻習,所以才妄現了各種境界,而且對這些境界產生貪念和執著。

「我們的心不能夠明白這些境界,都是由心念變化展現出來的的外境」,接著又對外在的事物起了各種見、聞、知、覺的感覺,以為有能知的我、和所知的外境。

    其實,我們的妄心只有覺知的名,而沒有覺知的相,因為這妄心本身並沒有本體,宛如波浪是以海水為本體,而本身卻沒有另外的本體,所以它是不可知、不可得的。

    如果沒有起分別覺知的妄心,當然就沒有十方三世各種不同的現象了。

【因妄想分別而生相】

因為一切事物都不是沒有原因而能自然存在,有了妄想分別?所以才有事物的產生。這就是所謂一切境界或事物,各都不自己存有,只是因為分別這是自已、那是別人,所以才產生各種差別的現象。

一切事物本來不能獨自存在,而且沒有自他的差別,由於妄生分別的心念,執著以為「地、水、火、風」是自己的身體,又誤以為攀緣,「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的印象為自己的心,而不知道這種內在的認定本來就是虛幻的。以致對於眼前和外在所認知的境界 ,產生許多對待的想法,例如:有無、彼此、是非、好惡等,甚至產生無量無邊的錯誤想法,應當這樣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是從妄想分別產生的,而且是以這種虛妄的心為根本。

  然而,這虛妄的分別心,也沒有自體,它都是隨著外在的境界而生滅的。因為它攀緣、憶念、感受和知覺當前的境界,所以一般人稱之為「心」。

再者,這虛妄的分別心,雖然跟現前的境界相互依存,而且妄心和境界的生起並沒有前後之分,可是這虛妄的心卻是所有境界的源頭。為什麼呢?因為虛妄的心不明白整個法界都是同樣的一種體性,所以我們說這妄心有了無明。

再由無明,而變現各種虛妄的境界,如果斷除無明,所有境界也會隨之消失。並非因為面對觀察一切事物而自己不明了,才說境界有無明,也不是有了境界就一定會產生無明,因為:「所有證得圓滿智慧的佛陀,對於一切境界都不會產生無明」。同時,也不是因為境界消失的緣故,無明的心就消滅。因為一切境界的體性本來就不生不滅,不會產生變化。由於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只說:「所有的事物都以心為根本」。

【心為萬事根本】

    應當知道:宇宙所有的萬事萬物,可以說都離不開這心,因為萬事萬物的義理和本體都沒有差異,都同樣被心所含攝。

    再者,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從心念變現,並做為心念所攀緣的對象。這些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產生的,隨看因緣的聚散而有生滅的現象,心念和境界都同樣不斷在變遷,甚至在剎那間也無法停住。

因為所有境界,都是隨著心念的攀緣和心念的相續不斷,以才能保持下來,但是它只不過是暫時的存在罷了。

    我們所說的心有兩種相。那兩種呢?

第一種是心的內相,心的內相又再分為兩種。那兩種呢?第一種是真正的,第二種是虛妄的。

第二種是心的外相

  心的內相就是所謂真覺悟心,是指心體本來的真面目,亙古常存、從不變異、清淨無染、偏一切處、沒有障礙、微細奧妙而且難以知見。因為它無所不在、恆久而不變壞,又能含攝萬物,並且為所有事物的根本。

    所謂妄心不覺,就是指起心動念、計較分別、感覺、用意、攀緣、思慮、憶念和回想等心理作用。雖然心理作用的相總不斷,可以產生各式各樣的境界和現象,可是它的本身卻只是一個虛幻不實的假相,找不到、看不見,他另有一個真實的自體。

所謂心的外相,就是指各種事物、境界和現象等。宇宙的萬事萬物和各種境界,都是隨著眾生的心念而變現的,由於所攀緣的外在境界,所以一般人認為有一個能攀緣的內在心識,而且跟外境不同。

    因此我們應當明白:「內在妄相,是原因和本體。外在的妄相,是結果和作用」。由於這個道理,所以我說:「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稱之為心的變相和作用」。

    你還要知道:「心的外相,宛如夢中所見的各種境界?都只是心念的情想和造作,並沒有實在的外境」。世間所有的事物也是如此,因為它們都是由於無明的心識,迷惑時所見的境界,這純粹是妄想所造成的現象。

    再者,你們應當知道:「眾生的心念不斷地在變遷,而不稍假停留。他們所見和所攀緣的一切境界也是隨看心念的遷流,而時時刻刻都在起變化」。

這就是所謂:「由於心念的生起,所以產生了種種境界,由於心念的平息。所以各種境界也消失了」。這些生滅的現象只有假立的名字,而沒有實際的本體可得。因為心念不去到境界,而境界也沒有來到心中。宛如鏡子裏頭的影像,沒有來去的分別。

    因此,如果想要在一切生滅的事物和境界中,尋求一種固定不變的形相,那是辦不到的。所謂一切事物畢竟沒有自體,它本來就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幻化空相,其實並沒有生滅可言。

【無生滅、無分別】

    既然所有的事物本來就沒有生滅,那麼一切境界應當也沒有各種差別相了。這種寂靜平等,就是稱之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這自性清淨心是非常清淨、光明、圓融和完美,因為它沒有各種對待的分別相,所以當然自在而沒有掛礙。

  沒有分別相的意思就是:「不管在任何地方,都無所不在」。因為無所不在,所以能遍地依持和建立各種事物。

    眾生現前的一念心又被稱為「如來藏」,這就是說能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各種圓滿、自在和清淨的功德和善業。

因為諸佛的法身,從無始和本際以來,就沒有任何障礙,而永遠自由自在,不會生滅。它能示現教化與利益眾生的豐功偉蹟才具有恆久的服務熱忱,而不會產生疲厭或中途而廢的現象。

這就是說:「他能在無量的時空或所有的世界,示現各種教化和利益眾生的行為」。因為某一尊佛的法身,就是所有諸佛的法身,所有諸佛的法身也即是某一尊佛的法身,他們所有利益眾生的事業都是共同而且一樣的。所謂無分別就是處在一種不分彼此、等而沒有差異的境界。  

由於本著同一種法性而產生宏法利生的事業,表現當然十分自然,而且本體也沒什麼差別的緣故。

    諸位圓滿的覺者佛陀的法身,也是普偏在所有的地方,清淨無染,而且不曾變異。眾生的心體其實就是諸佛的法身。雖然眾生迷而不覺,在六道中輪迴生死,可是本性或心體卻不曾改變。

    譬如虛空能夠容納和接受所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事物。因為所有各種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必須依賴虛空才能存在,各種事物都住在虛空中,並且在虛空中成長,並為虛空所攝受。萬物都以虛空為本體,沒有一種事物能超出虛空的範圍內。

我們應當知道:「每一種事物中也都含有,這虛空不會發生毀壞和消減的情形」。當某一件事物或者某一個現象變壞時,一切還歸虛空,而虛空本身仍然沒有增加或減少,不會變異也不會改動的。

- 白話譯文下卷之二 -

【眾生即諸佛之法身】

    每一尊佛陀的法身也是如此。諸佛的法身都能容納所有眾生各種不同的果報。因為:「所有眾生的各種不同果報都是依賴諸佛的法身才能存在,才能建立和生長」。它們都住在諸佛的法身中,為法身所融攝,以法身為本體,而且無法超出法身的範圍內。您們應當知道:「所有在眾生身中的諸佛法身也是不會毀壞或消滅」。如果眾生煩惱消失或變壞,而還歸法身時,法身本身仍然不會增減和變動。

    只因為從無量世以來,眾生心中就具有無始的無明,加上各種愚癡和昏昧因緣不斷熏習的緣故,而變現許多虛妄不實的境界。又因為受這些虛妄境界的不斷熏習,而產生錯誤的心念,誤以為有我和屬於我所有的外境,造作和聚集許多具有影響力的行為,遭受生老病死的痛苦。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把那種法身暫名為眾生。

    假如這些眾生的法身,具有學習和覺醒的力量,煩惱逐漸減輕,能夠厭棄世俗的境界和物欲,專心追求永恆的涅槃境界。或相信而且依靠清淨心去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等一切自覺覺他的法門,便名為「菩薩」。如果這位菩薩修行所有善法都圓滿和清淨了,徹底斷除使人迷惑顛倒的無明,就改名為圓滿的覺者稱為「佛陀」了。

您們應當明白:「眾生、菩薩和佛陀等,都是隨順世間而假立的名相,眾生、菩薩和佛陀三者的假名雖然不同,可是他們的法身「本體」,卻完全平等,而沒有差別」。

【一實境界的兩種觀照法】

【修學 唯心識觀】

    如果想要依靠「一實境界」來去修行,增長信心和見解的話,應當學習兩種觀照的方法。到底是那兩種呢?

第一種方法是修「唯心識觀」。

第二種方法是修「真如實觀」。

    修學「唯心識觀」的人,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應隨著身體,語言和心念所造作的業果而來修學唯心識觀。

都應當如實地觀照和察省,而且明白「萬法唯心」的道理。

  甚至在一切境界中,無論心中繫念任何事物,都應當審省明了,不可以忘記「唯心識觀」,而執著看待外境的事物為實有,並在起心動念攀緣外境時,自己卻沒有知覺。對於每一個心念,都應當時常加以觀照和省察。

    當我們繫念或攀緣任何事物時,自己的要清楚地知道:我的心中現在正在繫念什麼東西。這樣我們可以明白:「分別的現象起源於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外在的境界或事物本身有憶念和分別」。

例如:所有長短、好惡、是非、得失、利衰,有無等見解或無量無邊的想法都是起源於我們的內心,一切境界和外在事物本身並沒有任何憶想分別的。

應當知道:所有的境界本身並沒有憶想分別。這也就是說:「各種事物本身沒有長短、好惡,甚至也沒有「無」的分別,它們沒有任何分別相」。這樣觀照和省察以後,我們就可以體驗到「萬法唯心生」的真理。如果離開了內心的分別!那麼我們便會瞭解沒有那一件事物或現象是有差別的。

觀照萬法隨心念生

    您們應當時常這樣守住和修學唯心識觀自己的內心。知道一切外境虛妄不實,只不過是自已的妄念所造成的表相。依照這個要領去修行而不停止或荒廢,就叫做「修學唯心識觀」。

    假如遇到外境,忘記了守住和照了內心,不明白「萬法隨心念生」的道理,而以為有當前的境界,這就不能叫做「唯心識觀」了。

    再者,時常守住和明照內心,就可以明白貪愛的念頭,憎恨的念頭以及愚癡或邪見的念頭。不但明白了善、惡,也明白無善、無惡的無記,並且知道心念、勞慮所產生的各種苦痛。

    如果在靜坐時,能隨看心念所攀緣的對象,時常起觀照,就會明白只有心念在生滅、變遷不已,宛如正在流動的水和正在燃燒的火,片刻都不停留。這樣觀照,日子久了,便可以證得「色寂三昧」的禪定功夫了。

【心性的止(禪定)、心性的觀(智慧)】

  證得這「色寂三昧」的禪定以後?應再學習「圓教十信位」照了心性的止(禪定)與照了心性的觀(智慧)。

    修學圓教十信位照了心性的禪定(止),就是思惟內心的形相不可見,偏十方三世,無所不在!沒有來去的分別,而且本性常住而不生滅,超超各種妄想和名相的分別。

    學習圓教十信位照了心性的智慧(觀),就是思惟和觀察內外的各種色境,隨看我們的心念而生滅,甚至練習觀想佛陀的色身,也是如此隨看我們的心念而示現生滅。

宛如奇幻和變化,宛如水中的明月,宛如鏡中的影像。

一切內外的色境,不是心,可是也不離心,不是來,可是也非不來。

不是去,可是也非不去。不是生,可是也非不生,不是造作,可是也非不造作。

  

熱心追求真理的弟子們!如果你們能相信和修行這兩種觀心的方法,將會很快悟入大乘的心地法門。

 

    你們應當知道這種唯心識觀就是最高智慧的法門,它不但能使人身心精進、聰明、增長信念和理解的能力,很快悟入空的境界,明白空的義理,而且發心追求圓滿的智慧。

【修學 真如實觀】

    如果學習「真如實觀」,應當思惟我們的心性不生不滅的道理,不執著感官和意識的見聞覺知,心中永遠沒有各種分別的想法。這樣修行,就能逐漸超越「空處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等禪定的境界,而證得跟空性相似的正定。

  證得與空性相似的「正定」時,意識、思想、感受和心念中,比較粗的分別現象都不再出現了。從此以後,修學時,就會常蒙受十方諸佛菩薩等真正的善知識,和大慈大悲的救世菩薩所守護,使他的善根和智慧能不斷地滋長,因此他能遠離各種障礙,勤修道業而不中道廢棄,逐步能證得「心寂三昧」的禪定功夫。

   

證得這種「心寂三昧」以後立即又能進入「一行三昧」,進入「一行三昧」以後,不但可以見到無數的佛,而且會誠懇地發心廣修佛法,住心在信心堅固的境界和品位裡。對於前面所說的那二種照了心性的止觀法門,能產生決定的信心與理解,並且也一定能如實修行。

    縱使他恣意隨便地修行,和學習各種世間的禪定,也不會起心貪著種種有的慾念境界。甚至修行各種出世間的善根,以及和智慧相應的法門,也不會像小乘的人那樣,畏怖生死而執著於空境。

   

因為依照「真如實觀」去修行,乃是能成就像前面所提到那兩種照了心性的止觀,最巧妙的方便法,修行「真如實觀」不但能成就許多智慧,而且是一切良好行為的根本。

【利根的人和鈍根的人】

再者,修行和學習上面那種信心和理解的人,大致可分成兩大類。

第一種是利根的人,

第二種是鈍根的人。

利根的人,已經先能知道:「所有各種外在的事物和境界,都是隨我們的心念而生滅、改變」。這一切外境都像作夢,和幻化那樣虛証不實,他對於這種萬法唯心的真理堅信不疑,對於物質的欲望很淡薄,不喜歡思考抽象的名相,而喜歡腳踏實地修行。他的貪愛、憎恨、睡眠、掉悔、疑惑等障礙都相當輕微,心念也不常有散亂的現象。像這樣的人應該馬上學習「真如實觀」。

   

根器比較鈍的人,由於不能先知道:「所有各種外在的事物和境界是唯心所造,而且虛幻不實的緣故」。所以對於情愛和執著比較深厚,經常喜歡追逐物欲、攀緣名相,貪愛、憎恨、睡眠、掉悔、疑惑等障礙也都比較多!妄念一天到晚動個不停,而很難調伏,這種人應當先學習「唯心識觀」。

    在位初發心的人,雖然依照一實境界去修學信心和理解,但可能因為善根薄弱,而不能邁入修行的正途,也可能由於不好的習氣多,而使煩惱無法逐漸調伏。以致心中經常存著疑惑和退怯!害怕墮落三惡道,或是出生在八種修學困難的地方,害怕不能時常遇到佛菩薩等,不能來供養聖賢,並聽聞和受持正確的真理。恐怕追求圓滿智慧的修行很難成功,如果有這些疑惑,恐怖和其他各種障礙的人。

      無論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應當時常勤於誦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如果時常誦念地藏菩薩的聖號,念到很專心時,善根就會不斷地增長,心念清明,意志也會堅強。這時候,應當觀想:「地藏菩薩的法身以及一切諸佛的法身,跟我們自己的法身,其本體和自性完全平等,而沒有兩樣」。因為大家的法身都是不生不減、永恆、快樂、自在、清淨,具足圓滿的功德和智慧,所以我們應當歸向自依性,以法身做為修行的指標。

    又再觀照和省察自己的身體和心念,都同樣是變化無常、苦惱、不自在、不清淨,像幻化一樣虛假不實,所以令人厭惡和捨離。

- 白話譯文下卷之三 -

【修持 法身觀和厭離觀】

    如果能夠修行和學習「法身觀」和「厭離觀」這兩觀,很快就能增長清淨的信心。所有的各種障礙,都會逐漸減少。為什麼呢?

這位能學習聽聞「地藏王菩薩」名號的人,也能學習聽聞十方諸佛的聖號。他能以至誠懇切的心禮拜和供養地藏菩薩,也能以至誠懇切的心去禮拜和供養十方諸佛。他可以說是已經聽聞了甚深的大乘經典,而且能學習受持、書寫、供養和恭敬甚深的大乘經典。

他是學習受持和讀誦甚深大乘經典的人,他已學會遠離各種邪惡的見解,而且對於深奧和正確的義理,絕不會加以毀謗。他已經相信和理解究竟、深奧和第一實在的義理。他是能消除各種罪惡和業障的人,他不久就會得到和聚集無量的功德,他命終以後,絕不會墮落惡道或出生在學佛有困難的人種地方,他來世還會聽到正確的佛法,而且學習信仰和修行真理,同時也能隨自己的願望,往生他方諸佛的清淨國土。

再者,如果有人現在想要往生他方世界的清淨佛國,應當專心誦念那尊佛的聖號,如果能念到一心不亂,而且兼修「觀察法身」和「厭離妄執」這兩種方便法門,就一定能往生那尊佛的清淨國土。並且現在善根也會不斷增長,很快達到不退轉的境界。

    你們應明白:「專心思惟十方三世諸佛都具有平等的法身,諸佛和眾生都同樣以清淨的心性為本體」。這便是所有善根福德裹頭,最殊勝的一種行為。

如果能夠勤於這樣修行和學習,則將逐漸能邁向「一行三昧」的禪定境界。如果證得「一行三昧」的禪定功夫,則可以成就廣大和微妙的行為和心智,這可以說是已經得到相似的「無生法忍」了。

    因為能聽到我「地藏王菩薩」的名號,也能聽到十方諸佛的名字。能以至誠懇切的心禮拜和供養地藏菩薩,也能以至誠懇切的心禮拜和供養十方諸佛。不但能聽聞深奧的大乘的經典,能執持、書寫、供養、恭敬深奧的大乘經典,也能受持、讀誦深奧的大乘經典。

對於究竟而且很深奧的第一實在的義理不會產生恐怖和畏懼,不會誹謗,而且心中充滿了正確的知見,能產生純淨信仰和高度的理解力。必定能滅除各種罪惡和障礙,而且今生就可以證得無量的功德。

【發覺自身的大乘慈悲心】

    為什麼呢?由於所有眾生本來都具有圓滿的清淨覺性,所以當他修習止息煩惱的禪定法門以後,智慧便會現前,因此能運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從事利益眾生的事業,發出種種宏法利生的誓願和行為。再者,能聽到地藏菩薩的聖號,便是因為已有了決定的信心,和利益眾生的行為。甚至,能至心地修學禮拜、讀誦等一切,都是由於沒有退失大乘的種子。

    如果心念雜亂污垢,雖然在誦念我地藏菩薩的名號,仍然不能說他已經明白我名字的真義。因為他不能產生決定的信心和見解,只獲得一些世間的善報,不能得到廣大、深奧,和微妙的利益。如果有這種雜亂和污垢的心念,隨便他修學那一種善行,都不能獲得深妙和廣大的利益。

    熱愛真理的弟子們!您們應當知道:「如果依照上面的方法勤於修學沒有著相的禪定,過了不久,便能得到廣大和深妙的利益,逐漸成為福慧圓滿的覺者」。

【深妙廣大的利益】

    所謂深妙廣大的利益,是指:

由於對於實相(一實境界)的信心有了成就,所以能夠證入「堅信住法的品位」。

由於心念,行為與實相不相違背,所以能證入「堅修佛法的品位」。

由於心中不起常斷、生滅、一異等對待的名相,所以能證入「純正和真實的品位」。

   再者,對於實相一實境界的信心有了成就,就能夠做如來的種性。起心動念與實相不相違背,就能夠理解如來的行為,心中不起常斷、生滅一異等對待的名相,就能夠得到如來的事業。

   逐漸成為一位圓滿的覺者,大略來說,有四種或四個階段。到底是那四個種呢?

    第一種是:相信「一實境界」,這圓滿而沒有分別的法,而成為覺者。

這就是由於眾生都具有佛性,所以堅信萬法不生不減、清淨平等,不可以用心念上來求得。

    第二種是:理解「一實境界」,這圓滿而沒有分別的法,而成為覺者。

在這理解和修行階段,雖然尚未證得真如或清淨的心性。可是卻深深理解諸法的體性,他知道如來的心念和行為沒有造作,對於生死和涅槃等對待的名相,不起相異的想法,他的內心也沒有恐怖。

    第三種是:證得「一實境界」,這圓滿而沒有分別的法,而成為覺者。

在這階段他的心念已相當清淨了,因為他已經得到諸法,沒有分別和寂靜的智慧,而且又有許多自然而不可思議的行為,他的心中已達到無所求的境界了。

    第四種是:所有的功德和道行都已經圓滿了,而成為覺者。

這是菩薩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因為他已消除所有各種障礙和無明,永遠不再迷惑顛倒了。

【禪定的三種差別】

你們應當再知道:一般人修行和學習世間有相的禪定分大概有三種差別。到底是那三種呢?

    第一種:是由於沒有善巧方便的信仰和見解能力,貪圖享受種種禪定的力量和福德,而產生驕傲和我慢。因此被禪定的境界所束縛,退而追求世間的名聞利養或禪定快樂。

  第二種:是由於沒有善巧方便的信仰和見解能力,修得禪定時,產生厭棄和離開世間的偏差行為,畏懼生死的輪迴,而退到小乘的境界。

第三種:是具有善巧方便的信仰與見解能力。這就是:由於依照「一實境界」而去修習止、觀這兩種法門,所以能夠明白:「所有的萬法都是我們的生念所變心,宛如夢境和幻化那樣虛妄不實」。雖然獲得了許多世間禪定的福德,和喜悅而不會心生貪著,也不會再降低境界,去追求世間的果報。再者多因為他相信「生死即涅槃」等圓融的道理,所以也不會害怕生、老、病、死,而退求小乘的境界。

【禪定的十種境界】

    凡是修行和學習所有的禪定,應當知道十個有次序的階段或境界。如果你們明白這十個階段或境界的意義,則可以具足融攝和取證各種禪定,而且能夠使學習的人成就相應的禪定功夫,而不致發生錯誤和荒謬的現象。到底是那十種呢?

第一個階段:是以巧善的方式來收攝心念。

第二個階段:是要專注自己所選擇的禪定對象或境界。

第三個階段:是開始專注某一境界,心中清楚明瞭而不昏沈或散亂,坐禪時知道入相,坐禪完畢知道出相。

第四個階段:是善於專注所修的境界,鍥而不捨。

第五個階段:是時常思惟,如何才能善巧方便和勇猛快捷地再追求進步。

第六個階段:是逐漸得到調和順暢,稱心如意。充滿喜樂,疑惑消除,信心和理解增長,自己覺得平安和快慰。

第七個階段:是能夠獲得很大的進步,心意已經專注到跟善法和空理有一些相應了,這時候又能感受和知道禪定的利益。

第八個階段:是輾轉修行其他善法更加明利,所學習的禪定非常堅固穩定,獲得殊勝的功德,能對治煩惱,而成就初禪的功德。

第九個階段:是能隨著心中的意念,而顯現外在的神通變化和禪定的奇蹟,各種神通變化能隨心所欲,稱心如意,而不會發生差錯的現象。

第十個階段:如果想再修行其他禪定,則能夠以前面所證得的禪定為基礎,運用善巧方便的方法,逐漸次第成就更高的禪定功夫。不但出定和入定都能隨心所欲,而且也能自由自地超越或跳級。

     這叫做可以融攝和修證禪定功夫的十個階段或境界。

- 白話譯文下卷之四 -

【地藏王菩薩的善巧方便法門】

    當時堅淨信大菩薩就問地藏王大菩薩說「您如何以善巧方便的方式,來演說深奧的佛法,而使眾生能夠遠離畏怯和儒弱呢?

    地藏王菩薩回答:「熱愛真理的佛門子弟!您們應當知道:剛開始發心學習成就佛道和利益眾生的大乘佛法,在尚沒有得到純淨堅固的信心時,對於無上的智慧或甚深的佛法,時常會產生疑惑和畏怯。我曾經以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宣揚和顯示真實的義理,不斷地安慰他們,使他們能消除畏怯和儒弱,所以有人尊稱我是一位善於安慰眾生的演說者!

    怎樣安慰眾生呢?有些根器較鈍而且心量狹小的眾生,聽到「無上佛道的最殊勝和最奧妙」

,心裏雖然很喜歡而且很嚮往,而且也發心想要向佛學習,可是又想到,追求無上的佛道,需要累積非常廣大的功德,做各種很難而且很苦的修行。

例如:忍辱,要花很長遠的劫數,去淨化自己和度他他人,而且在生死輪迴中,還要長久忍受各種辛勤和痛苦,然後才能夠證得佛的無上智慧。因此而產生畏怯、退縮和儒弱的心。

    遇到上面那種現象,我就立卸為他演說真實的義理。所謂一切事物的體性本來空寂,畢竟沒有我、沒有造作業因或接受果報的人,沒有自己或別人,沒有修行或成就,有方位或處所,也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甚至為他演說十八種空等,沒有生死和涅盤,以及所有事物決定和實在的現象可得。

又再告訴他:「世間所有的事物宛如魔術一樣的變化。如水中的月亮、如鏡中的影像,如尋香的樂神所變化的城樓,如空谷的回響、如陽焰、如水泡、如朝露、如燈火、如眼噎、如夢境、如閃電、如雲彩,煩惱和生死的性質十分脆弱,很容易把它消滅」。

再者,煩惱和生死這些東西究竟沒有自體,不管我們怎麼尋求,都不可得。它們本來就沒有生,更談不上會滅了。這本來空寂不動的體性,即是涅槃。

假如能體悟我剛才所說的道理,就能夠破除所有各種偏見,消滅身心的執著,遠離畏怯和儒

弱。

【如來言教的旨意】

又有一些眾生因為不了解如來言教的主旨和含義,所以才產生畏怯和儒弱。

  你們應當知道如來言教的旨意:「因為如來已經能夠見到那唯一而且實在的境界,所以永遠脫離生、老、病、死的苦惱以及其他不完美的現象。如來已經證知法身具有恆常、清涼和不變等無量的功德,又能清楚地看見:所有眾生的身中都其有同樣真實,微妙和清淨的功德,可是卻被無明、昏暗、污染的事物所覆蓋和障礙,所以長期處在像黑夜般的歲月,忍受生、老、病、死等無量的苦惱。

如來因為見到這種現象,所以產生了廣大的慈悲心,想要讓所有的眾生都脫離各種苦惱,一起獲得清淨的法身,和最究竟和最真實的快樂。

    法身是沒有分別和妄念的清淨心性,只有消除虛妄的意識和情想,而且不起念頭的人,才能證得法身。但是所有的眾生都時常喜歡分別,貪取和執著各種事物,由於迷惑顛倒的妄想,而受生死輪迴。

如來為了想讓他們不起分別和執著的妄想,所以說:「世間所有的事物都畢竟空無自體,甚至連出世間所有的事物,也都畢竟空無自體」。

如果更廣泛地說,就像十八種空的道理。這些道理都在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離不了圓覺清淨的心體,圓覺清淨的心體:

不是有、不是沒有,

不是非有、不是非無,

也不是亦有、亦無,

不是一、不是異、不是非一,

不是非異、也不是亦一亦異,

它甚至沒有任何的名相。

因為它超越所有對待的名相,所以我們不能依靠託望用文字去求得,因為圓滿的真理或覺悟者的心中,沒有接受言教的眾生,也沒有能說言教的人。

    再者,不可用心念來瞭解圓滿的真理或圓覺清淨的心體。因為圓滿的真理當中,沒有能夠貪取或可以執著的。沒有自已,也沒有他人,超越所有的分別相,如果有了分別的心念,便是虛妄不實,不能跟圓滿的真理或清淨心相應了。

【如來真實的本體】

    像上面這些道理,根器較鈍的眾生是無法瞭解,以為:「如來證得了無上智慧,他的法身只是空法,一向究竟空無所有」。

根器遲鈍的眾生有了這種想法以後,內心就會產生畏怯、懷疑和懦弱、退縮,害怕自己掉進「空無所得」的境界,甚至還產生斷滅的想法。

而有了恐懼和傲慢時,則作增見而生起誹謗,認為這些道理不是佛陀所說,仍有了懦弱和邪見時,則作減見而輕視自己,也輕視別人,認為大家死後還不是都化為灰燼,歸於斷滅。

    我就立即為他解說:「如來的法身和眾生的自性清淨心不是空的,有真實的本體,而且還具足了無量清淨的功德和善業」。

它從無始的過去以來,就自然圓滿,不是修行或造作而成的。甚至所有眾生的身中本來,也都具足這圓滿的覺性或法身,從沒有產生變異或增減的現象。

            

    再者,另外有些愚痴而且情執堅固的眾生,聽到這些道理,心裏中也會產生畏怯和懦弱。因為他以為:「如來的法身本來就清淨圓滿,不是修行或造作而成的」。

既然本來具足,那還需要修行做什麼?修行又能得到什麼呢?他因為修行得不到什麼而心生畏怯和懦弱,或者乾脆認為反正自然就會成佛,那還刻苦修行幹什麼?這豈不是一種偏邪和顛倒的見解嗎?

    我就立即為這些眾生解說:「修行所有的善法,我們的心智會變得清淨和圓滿,不但可以產生像如來那樣美好的色身,而且可以得到無量的功德和清淨的果報」。

像這樣的說法,能使眾生消除畏怯和懦弱的心,所以叫做「安慰」。

然而,我所說的那些深奧的義理,與真實完全相吻合,而且沒有各種過失。因為它可以使人不會著相,和玩弄文字,就可以真正知道它是沒有情執和戲論呢?

    所謂如來的法身當中,雖然沒有語言文字的境界,超越心念的思惟,不是空也不是非空,甚至沒有任何名相,所以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說明和表示。然而,根據世俗的道理,幻化的因緣、假立的名相、相對的道理,卻可以善巧方便地顯示和說明。因為那法身的體性,實在沒有分別。

    沒有空、也沒有不空,甚至超越所有地名相,所以才說那法身的體性畢竟空無所有。當我們的心不再分別時,則妄想和雜念就會消失。我們將會明白:「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獨立存在此的」。所以空性的義理,肯定和真實相應而沒有錯誤。

【空性、不空的義理】

    再者,在那空性的義理當中,因為如果沒有分別和妄想的心念,則終究沒有一種事物或名相可以變空。由於只有真實的緣故,所以即是「不空」。

所謂沒有分別的情識和妄想,則就沒有一切虛妄的事物,只有剩下究竟常久、不會變異的清淨心性,而更沒有一種事物可以來破壞或消滅的,因為它不會增減的緣故。

再者它沒有分別而且實在的本體,從無始的過去世以來就具有無量的功撙和自然的神通!還有許多與佛陀的圓滿智慧相應的成就,都是我們本來具足而毫無欠缺的。所以說它是「不空」。

    雖然所有的眾生,也都具有這真正圓覺清淨的心體,所包含的各種功德,可是因為被像眼翳一般的無明所覆蓋和障礙了。所以眾生自己才不能知道和看見,當然也得不到各種功德和利益了。這跟沒有又有什麼不同呢?

所以才說:「眾生沒有這些功德,因為眾生沒有見識或覺知那法性或心體的。」因此所有的各種功德和利益的事業,眾生都不能享受和運用,所以不說:「那些功德和利益是屬於眾生所有」。

只有依靠普遍地修行一切善法,對治各種障礙,才能看見那清淨莊嚴的法身,然後才可以得到無量的功德和利益。所以我說:「以清淨心去修行一切善法,才能證得像如來那麼莊嚴的色身」。熱心追求真理的弟子們!我所演說的深妙道理,是決定真實的,它不但可以化解眾生的情執,而且可免除各種過失,你們應當這樣認識。

    當地藏王大菩薩演說這個殊勝、方便、深妙、簡要的法門時,有十萬億位眾生發了追求無上智慧的心,進入信心堅固的境界。又有九萬八千位菩薩明白了萬法本來不生不滅的真理。所有參與這次法會的眾生各都以天上那麼美妙的香花供養佛陀和地藏王大菩薩。

【受持、流通此一法門,占察善惡業報經】

  當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大眾說:「你們每一位都應該信受和修持這個法門,隨著你們所居住的處所廣為流傳這個法門。為什麼呢?因這個法門非常難得,而且能夠產生廣大的利益。

如果有人聽到那地藏王大菩薩的名號,並相信他所說齣道理。你們應當知道:「那人不但將會很快解脫所有的各種障礙,而且很快成就無上的佛道」。

    於是參與這次法會的大眾都不約而同地說:「我應當信受和修持這個法門,而且將這微妙的上乘法流傳分布世界各地,不敢使它忘失!」

    當時堅淨信大菩薩稟告佛陀說:「普受世人尊敬的導師啊!在淨化六根的經典中,這個法門應該叫做什麼呢?這個法門真正精要,我應當信受和修持,使末世的眾生都普遍到聽聞這個法門 !

    釋迦牟尼佛告訴堅淨信菩匯:「這個法門就叫做,

占卜和觀察眾生的善惡業因和果報的經典,

也叫做消除各種障礙、增長清淨的信心,

也叫做對於追求和探討大乘佛法所開示的善巧方便法門,及闡揚深奧究竟的真實義理,

也叫做善於安慰和解說,並使眾生脫離畏怯和懦弱,很快達到信心堅固穩定的法門。

以上都是這個法門的名稱和大義,你們應當這樣信受和修持!

  佛陀說了這個法門以後,所有參與法會的大眾都十分歡喜,不但相信。接受而且各自努力去實踐力行了。

佛堂占察命理服務˙&課程時間
為免耽擱到大家的時間,務必事先電話預約服務喔!
有佛堂師姐專人在安排,黃老師沒有在受理預約服務哦!
  台北佛堂, 02-2314.5216 / 0903-787376  台北市忠孝西北路1段41號15之一
台中佛堂, 04-2426.1671 / 0955-583222  台中市西屯區中清路3183
高雄佛堂,  07-201.0116 / 0936-377931    高雄市前金區仁德街303號2樓
嘉義服務,每週五晚上 7-9      吳讚峰老師 0928-790133
服務地點:竹居茶樓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275

瀏覽本網站若要得到最佳版面效果,請使用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opyright © 2011-2021 易學佛堂官方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版權所有 © 2016 易學佛堂.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