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一.3修行不陷於法執心的四依義

20160910 (13)第三節 不陷於法執心的四依義  

在學佛修行中若已明瞭「契機施教」的道理,就可輕鬆清楚為何金剛經中,所說的「諸法皆如筏喻」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意思了,

所有法門學問的學習,可能會因為學生弟子資質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引導教授方法,就像是要渡河大家所坐的船都會不一樣,而目的地都是要上岸,所以船靠岸後,當然都要離船上岸了,因此最終所有的法,如夢幻泡影都是要放下了。

 懂了契機施教,那到底要修什麼法?跟隨哪位法師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會迷惘矛盾了!

再進一步明瞭「四依義」的觀念,理解經典或是傳授上的智慧,才不會陷入「法執心」,而造成意業上的障礙與困惑,甚至由意業上的偏差,又導致口業的惡業行為來! 

 

【四依、四不依義的瞭解】

佛門修持有很重要的「四依、四不依義」學習觀念。

1、依法不依人。

2、依義不依文(語)。

3、依智不依識 。

4、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1、依法不依人。

修學要以經典裡所說的義理為依據,而不是以崇拜、盲信、痴迷的心態,去相信哪一個人或哪一個師父所說的,對於任何師父、老師所說的論述,都要理性冷靜地去省思,是否符合經典義理,是否符合戒律要求,是否符合道德邏輯法律等,才能去認同與接受。

或許有人會說:「我的上師傳法比較 『特別』,我這個宗門修持的法門很『特殊』,所以許多規矩做法跟別人是不一樣的!」

的確在禪宗許多公案中,看到有些禪師的做法很極端奇特,有棒喝打人的、丟石頭的、潑糞的、一直掃地的、不斷抓菜蟲的,能讓弟子來當下頓悟,雖有契機施教的精神在,可是這也是屬於特例案子,但也不可去違反酒色財氣的戒律,或是有利益到個人名聞利養的情形來,如供養師父千萬名車別墅,購買師父銷售的塔位、改運商品,花千萬請師父辦法會改運等,都是盲目崇拜違反戒律的。 

 

2、依義不依文(語)。

但是面對諸多經典裡文字上的意含,是否就可以「完全」來接受嗎?當然也是不行的!

經文字意所要傳達的道理,會有三個需要很審慎去注意的問題:

一、契機施教的背景對象。

施教對象有一個「契機施教」的背景差別問題,在佛所說的經典裡有一個很大的特色,不同經典裡所記載的經文內容,大都是佛陀針對「某弟子」所提問的問題來回應,而會有因應不同資質弟子因緣來回答,而產生同一個問題卻會有不同回應的差別性,這也是許多人在經典上學習時,常常會遇到的困惑矛盾。

所以在研讀經典時,要去真正瞭解其中所要談的道理,是面對各種不同程度的人,而給予對方能夠聽得懂得解說,並不是一個「統一式」的標準道理,因此若是執著於某段落經文「字面上」的意思,沒有考量到自身的因緣背景時,反而又會陷入「文字障」之中。 

二、中文字詞有多種詞性含意的、狹義廣義的問題。

中國文字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字意的意思常會有 「多種」含意,甚至名詞、形容詞、動詞等詞性上的變化,或是狹義、廣義的意涵,又會造成整個文字意思的大不同。

 

例如,「邪淫」一詞

狹義名詞,直接表示這個人很喜好情色,不守倫理道德放縱肆意。

廣義形容詞,表示還可以含括到整個家庭婚姻,而延伸為會有不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或是對於婚姻配偶的不滿意。

所以不能片面斷章取義地去解讀,某經文裡某段文字的意思,必須全篇去瞭解其義理,才不會產生所謂第四項「不了義經」的偏差學習觀念來。 

 

三、翻譯中文經典譯經師產生的語意誤差,或是加上個人修持心得的問題。

四明的修法因緣是「地藏法門」,所以常會問許多師兄姐們,大家最熟悉尊崇常誦念的「地藏王菩薩本願經」,請問是誰「翻譯」寫的呢?

大部份的人都會回說:「鳩摩羅什或是唐三藏!」

因為大家對這兩位大師最熟悉有名和瞭解,所以他們所翻譯的經典是可以被認同,可是「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卻是由一位大家普遍都不認識的,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所翻譯,寫成我們所誦讀的中文佛經內容。

從邏輯觀點來看這算是一個滿嚴重的問題,因為經過翻譯的經文,本就很難完全去符合原本的文意內涵,又是經過一個大家沒有很認識肯定的人所翻寫,若是他翻錯寫偏差了怎麼辦呢?  

 

【以下節錄百度百科對『實叉難陀』的簡介】

1、 『實叉難陀』(公元652710年)享年59歲,梵名Sikshananda ,又作施乞叉難陀。

2、為唐代譯經三藏,于闐(新疆和闐)人,精通大、小二乘經典,旁通異學。

3、唐時,周武則天后聽說于闐有完備的《華嚴經》梵本,即遣使訪求並聘請譯人,實叉難陀便以此因緣,帶著《華嚴》 梵本來至中國,於證聖元年(695)到達洛陽,住在內廷大遍空寺,與菩提流志義淨等人,於東都大內大遍空寺重譯 《華嚴》,是即新譯華嚴經八十卷,武后很重視,開始譯經時還親自參加。

4、獨有的用詞譯風,在這些經典譯本上,他表現出一種獨有的譯風。

就當時的環境背景,是在大譯經師唐玄奘三藏法師,新譯佛經已流行三十年之後,但他的譯經風格用詞,完全不受到唐玄奘三藏法師的影響,他的譯文卻仍以簡約順適為主,而且用詞傾向於意譯,反和之前佛經的舊譯更相接近。

甚至許多法相名目,當時已有比較正確的字意翻譯或音譯的,他反都不採用,而是仍沿襲另一譯經名師 『鳩磨羅什』 以來的舊譯風格,(如文殊師利、維摩詰、兜率陀、由旬、塔,以及妄計、緣起、圓成三自性,建立及誹謗等用詞)。

因而他所翻譯的《華嚴經》,在譯風上完全是舊譯的用詞,《楞伽經》的翻譯也是如此同。

另一緣由,也是和當時參加譯場裡,其他筆受、綴文者的喜好文尚有關,如圓測、法寶、法藏等法師,都對唐玄奘大師的佛經翻譯,懷有很不滿的情緒,而這種傾向形成佛經翻譯上的另一風格。  

而唐玄奘大師又為何花17年,冒著生死危險遠赴天竺去取經,再回到中國來翻譯,其原因也是諸多佛經雖然已有翻譯本,但是或者篇幅不全,或者文義不備,經文內容不能令人滿意,所以他才必須去取經回來重譯,而成為偉大的譯經三藏法師。  

大概瞭解以上唐朝兩大譯經法師,還是存有很大的不同譯經風格,是否更加明白其實佛經的翻譯是很不容易的,而且還會存在著許多個人的涵養、情緒、愛好、風格,所以對於經文內容的文字用詞,是不能過於偏執鑽研的,而是要對全篇經文的義理去領悟。

但也不能因為文字表達的偏差性,而因咽廢食地不讀誦經文,經文還是傳授義理開智慧,非常重要的主要方法,只是不可執昧於經文的讀誦,還需要來參加共修學習,和接受法師的講解開導,如此才不會陷於「文字障」的障礙中。  

 

3、依智不依識 。

這裡的「識」是指「常識」、 「民俗」、 「社會習性」,和 「以訛傳訛」 累積成的錯誤認知。

例如,常常我們會聽到長輩說:

「女人經期來是不能去寺廟裡的,這樣對佛菩薩神明不尊敬!」

「晚上不能讀《地藏王菩薩本願經》,是會招陰的!」

「佛堂神明廳供奉神像一定要135尊,而且還要開光才有神靈!」  

以上諸多的長輩交代、網路流傳、大家都是這樣說的,幾乎都是所謂的「民俗常識」,這其中有的是對的,有的卻是以訛傳訛累積的錯誤。

因此一定要先多方學習,多請教善知識老師,參考正知正見的論述,加上冷靜理性邏輯的判斷,以智慧來面對這一些流傳的民俗說法。  

如對以上傳言的正確智慧瞭解

 

例如: 當女人來經期時不建議去寺廟,並不是會對神佛不敬,而是此時女人的身體抵抗力較差,因此人多的公開場所、 寺院,容易被傳染病菌,都是不建議去的,為的是要保護當事人。

尤其寺廟裡的磁場更加混亂,更容易被沖煞卡陰,否則以佛菩薩的慈悲怎會認為這是不尊敬呢?

 

例如:誦讀《地藏王菩薩本願經》或是誦念其他佛經時,要知道讀經有兩個很大的不同心態和做法:

一、是為了懂義理學智慧。

二、是為了要迴向給亡靈。

若是第一種心念,讀經就像是看一本書一樣,任何時間地點都是可以來讀誦的,不會有任何亡靈過來干擾的問題。

若是第二種心念,因為你已經想要將此誦念經文,邀請眾生一起來共修聆聽,迴向分享給眾生,此時周遭的亡靈當然會聚集過來,產生所謂「招陰」的現象。

可是你卻又害怕這些眾生的到來,這就是在學佛上的迷惘與矛盾,以為念了《地藏王菩薩本願經》會驅除亡靈。

 

所以想要作迴向給眾生亡靈的功課前,我都會要求一定要先跟菩薩上稟一份「疏文」,清楚地在疏文裡寫明:

一、要做功課迴向的人是誰。

二、要召請來接受迴向的亡靈對象。

三、要祈求地藏王菩薩如何來庇佑。

四、你可以做哪些功課、持誦經咒、佈施功德、施食法會來迴向。

關於此部份會在施食超渡一節中做更詳細的說明。

將經文的迴向指定給特定的亡靈,如此其他的亡靈就不會來爭搶,而造成不必要的招陰干擾。  

 

4、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所謂「了義」,就是你完全「了解」這部經文的義理了嗎?

有對經文裡所說的道理是否真正懂了嗎?

有達到「無書勝有書」的層次,不執著於經文裡的文字了嗎?

當真正懂了經文裡的道理後,就可以變成是自己的智慧,在生活中去落實執行,所以讀經的重點是在開智慧及學道理,本身是沒有什麼福報功德的,只有能去做到經文裡所教導的,才能真正產生福德的,絕不是你每天一直一直在誦念,卻都不去實行經文裡的道理,這哪有何效果呢?

像是一些法門咒語的修持方法,也不是那麼單純地,依經文裡所教的去做就會有效果,而且有許多人常常會「斷章取義」,只取其中一段教法就去做,而不將前言後語整篇論述給學懂,去做了沒有效果,就又來毀謗造口業,說什麼這些經文都是沒效在騙人的。

 

所以四明也最常跟師兄姐在聊天時問說:

師姐讀了《本願經》有何心得啊!

師兄讀了《阿彌陀經》有什麼感想呢?

《金剛經》是要告訴大家哪些道理觀念呢?

持誦《大悲咒》有沒什麼樣的感應呢?

若是你都沒有什麼心得或感應,那可能是還不夠精進,或是心態不正確,或是方法有偏差,最好都要趕快再請教老師或善知識,如何來調整修正,以免一直在偏差的學習下浪費時間。

所有的經書和學問,都是要來讀懂、開智慧、明事理的,不是要來死背一直誦念的,這是非常重要的根本道理。  

 

【以「四依義」在領悟經文後,對輪相不同的定義運用】

因此四明在研讀過占察善惡業報經之後,重新將占察輪相的運用,給予了不同的定義與運用:

一、輪相上相應和不相應的新定義與運用。

二、輪相上狹義和廣義的關鍵詞定義與運用。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會有更詳細的解說。

也因這兩個新定義的運用,讓四明得以從民國90年(西元2001年)起,以地藏占察木輪為大家來占察服務,相繼占察幫助過數萬個師兄姐,得以來明白其三世因果,並知道如何正確來學佛修行,和該如何來處理累世的冤業果報。

四明老師靈修&魔考專區

佛堂占察命理服務˙&課程時間
為免耽擱到大家的時間,務必事先電話預約服務喔!
有佛堂師姐專人在安排,黃老師沒有在受理預約服務哦!
  台北佛堂, 02-2314.5216 / 0903-787376  台北市忠孝西北路1段41號15之一
台中佛堂, 04-2426.1671 / 0955-583222  台中市西屯區中清路3183
高雄佛堂,  07-201.0116 / 0936-377931    高雄市前金區仁德街303號2樓
嘉義服務,每週五晚上 7-9      吳讚峰老師 0928-790133
服務地點:竹居茶樓 嘉義市大雅路二段275

瀏覽本網站若要得到最佳版面效果,請使用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瀏覽器。

Copyright © 2011-2021 易學佛堂官方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版權所有 © 2016 易學佛堂.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