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臥佛_79歲老人家就如此涅槃走了,難到你還不感動嗎?警惕自己要加油啦!
【重點提示】
1,沒有高高在上金碧輝煌受供養,而是辛苦勞累的一步一腳印走著弘法
2,不怕旅途勞頓四處主動遊學傳法,跟孔子周遊列國相似
3,涅槃於荒郊野外,還硬撐側臥著收最後一名弟子,做到最後一口氣
4,悟道後不是一切就順利,因果煩惱仍一一現前,但有了智慧去處理
佛陀傳中,看到佛陀涅槃這一段,
一定會像四明一樣被感動到,
不自禁地掉下淚來。
我們學佛修行,效法佛陀,
但卻連老人家的萬分之一都學不到,實在慚愧。
一個79歲的老人家,在外餐風露宿、
淋雨生病,最終涅槃在荒郊野外。
年紀都那麼大了,為何不待在精舍道場裡,
等著弟子信眾,來上課求法就好了啊!
現在很多寺院的出家師父不都是如此嗎?
有幾個願意主動出來弘法、度化世人呢!
這也是為何四明喜歡看傳記,
不是很喜歡去鑽研佛經的緣故。
因為傳記的真實性,才能夠讓人感同身受。
佛堂師姐會問四明,這樣上課服務累嗎?
台北、台中、高雄,每週這樣舟車勞頓會累嗎?
我常會笑著回應,還好、還好....
心裡面卻滴咕著:不累才怪!
尤其是之前去新加坡上課,
週六一早趕往機場等坐飛機,
傍晚,到了新加坡吃個簡餐,
晚上,接著到教室,服務到十一、二點,
回到飯店後,還要準備明天的課程。
常常忙到3-4點,才勉強睡著、甚至失眠。
隔天週日,10點開始上課到下午6點;
晚上又繼續服務到9點,11點被送到機場,
準備坐凌晨1點飛機,6點回到桃園,
回到家,大概已是週一中午了。
前後3天,幾乎是沒有休息地、被淘空似的上課服務。
每次想到要去新加坡上課,心裡面都毛毛的,
但還是不敢喊很累。
想想當時佛陀是如何弘法、度化眾生的,
就這一點苦,怎麼跟佛陀比得上呢?
印度當時分為北印度、中印度、南印度,
釋迦牟尼佛時常弘法的三大道場:
中印度的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
王舍城內的「竹林精舍」,
王舍城外的「靈鷲山」,古那爛陀寺也在此處。
佛陀為體卹百姓求法的困難,
都是以在各道場之間,遊學的方式來弘法。
每年以步行或坐牛車,花上數周到數月,
來往於各道場之間,
經過小部落也會停下弘法。
完全不像經文裡面所寫的,
高高在上地坐在金碧輝煌的道場裡,
或是像現在一般人眼中的釋迦摩尼佛,
宏偉莊嚴的端坐在金碧輝煌的佛殿裡,
受著信徒的供養膜拜。
完全不是你想的,成了佛陀就開始享受,
反而比一般人更加辛苦勞累地,
無私無我地想著如何救贖度化眾生。
節錄整理網路百科:佛陀涅槃時的情景。
毗舍離除了是比丘尼僧團首次成立的地方外,
這裡也是佛陀在晚年宣示自己即將入滅,
因而最後一次召集僧眾,公開說法之處。
在毗舍離度過了雨季,往舍衛國西北方向行,
行行停停,停停行行,長途跋涉,
腳步蹣跚的,行了280 公里路。
路途中還淋了雨,又在小農家喝了毒蘑菇湯,
來到了拘尸那迦城外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
自知捨壽的時間快到了。
拘尸那距離王舍城約有500公里,
距離迦毗羅衛約有480公里。
當時的拘尸那是個很小的地方,
一個用漿塗抹著木板搭成的房子組成的小村。
那裏有一片娑羅樹林。
祂叫阿難尊者在兩棵娑羅樹中間鋪上草和樹葉,
然後佛陀頭向北方、面向西方,
聽聞又有一婆羅門要來求法皈依,
還硬撐著側臥而起,收他為最後一個弟子,
然後做最後的開示交代而涅槃。
硬撐側臥也就是目前臥佛的型態。
因此我們在拜臥佛時,你有受到哪些感召呢?
佛陀傳,明白的記載著,
佛陀悟道後就開始了辛苦勞累的弘法,
而不是養優處貴地於精舍裡,接受供養膜拜,
還要面臨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挑戰困難。
如:僧團裡有人主張要苦修吃素,
佛陀認為修行要中道不能偏執,
要契機施教、不可用二分法,
去硬性制訂苦修或吃素。
僧團中,有人不認同佛陀的看法,因此分裂了。
佛陀的教法精神主張眾生皆平等,
授記奴隸出生的弟子,未來也可以成佛。
僧團裡也有貴族出家的弟子不服,
僧團因此又分裂了,甚至還想辦法要暗殺祂。
當釋迦族要被琉璃王子滅掉時,
佛陀試著要阻擋軍隊滅族的果報。
擋了3次,還是無法來化解這個共業的報應。
族內女子幾乎都要被賣掉成為奴隸,
佛陀只好又為了自己的姨母、太太,
甘願冒天下大不誨、承擔很大的壓力,
才讓女人可以出家,成為比丘尼而免為奴隸,
僧團裡又有人不認同,又分裂了。
所以不要想著你修行學佛了,就從此天下太平。
該來的許多業報惡運,該發生還是會發生的。
修行只是讓你更有智慧、明白該如何去處理問題,
也不是你修行了,家人就要讚嘆你、供養你、支持你。
許多障礙、干擾、魔考照樣一一來發生。
佛堂推動地藏占察木輪和八字卜卦為人服務,
也時不時被人批評是邪魔外道。
有些師兄姐嘴巴說著修行學佛,
但又會攻擊批評說:很多莫名其妙的話。
看來這些狀況,佛陀當時也都遭遇過,
可能也是對四明一種隨堂測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