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禪宗的源由和發展(中)

列印

20160910 (119)從六祖以後,唯傳心印,不傳衣缽,禪宗法脈流傳到今天沒有失傳,禪宗後來分成五宗,分別為曹洞宗、臨濟宗、雲門宗、法眼宗和溈仰宗,雖然是分五宗,確是承襲同一心印,法脈相承,燈燈相續。

六祖惠能大師春秋七十六,二十四歲得到傳衣,三十九歲出家,傳道說法三十七年。一共有四十三人得到六祖惠能真傳而證悟,許多人更是因此而開悟。

相傳為菩提達摩(南朝宋末人)創立,下傳慧可、僧璨(can)、道信;至五祖弘忍而分成北宗神秀、南宗惠能,時稱「南能北秀」。
北宗主張「佛塵看淨」的漸修,數傳後即衰微;南宗傳承很廣,成為禪宗正統,以《楞伽經》、《金剛經》、《大乘起信論》為主要教義根據,代表作為《六祖壇經》。

【禪宗傳承弟子】

          惠能弟子中最出名的是南嶽懷讓(677744)與青原行思。另外還有神會掛單在洛陽菏澤寺,創辦荷澤宗,被尊稱七祖。門下有磁州智如、益州南印等。懷讓掛單南嶽衡山,創辦南嶽系。青原住江西吉安,創辦青原系。懷讓弟子道一(709788)尊稱馬祖。他的弟子懷海影響最大,稱洪州禪。懷海的弟子有黃檗希運,溈山靈佑。希運門人義玄,在河北鎮州創辦臨濟宗。靈佑和他的弟子仰山慧寂(814890)創辦溈仰宗。行思的弟子石頭希遷(700790)這一脈,經過多次的傳法到洞山良價,再傳到曹山本寂,師徒共同創辦曹洞宗。希遷另外的一個弟子天皇道悟,幾次傳法到義存(822908),他的弟子師備之再傳法給文益(885958)創辦法眼宗,掛單在金陵清涼寺;師備的同門文偃掛單在韶州雲門山,創辦雲門宗。晚唐到五代時,禪宗發展到最旺盛。兩宋以後,儒道釋三教合流,禪宗風格就一些改變。大量「公案」和「誦古」的文字著作出現在民間。宋代,臨濟宗中又分出方會(9921049)所創辦的楊岐宗和慧南(10021069)所創辦的黃龍宗。元明以後,受到淨土宗的影響,禪宗就慢慢的沒落了。

          禪宗從神秀門下的新羅僧信行(704779)開始傳入朝鮮,所傳的法是北宗禪。馬祖門下的道義是將南宗禪帶到朝鮮(820)。越南禪宗最早為天喜禪派,為從僧璨受禪法的毘尼多流支所創辦。南宋的時候,日本的僧人榮西在天台山受法,禪宗臨濟黃龍派就因此而傳到日本;南宋末,中國的僧人東渡日本,又傳楊岐禪法。13世紀初期,日本僧人道元又把曹洞禪法帶到日本。後來從百丈懷海受禪法的無言通創辦無言通禪派;從此以後更有黃龍系(有一說法稱為云門系)的草堂禪派(11世紀)和臨濟系的竹林禪派(13世紀末)等。17世紀時,福建黃檗山萬福寺隱元隆琦被請到日本弘法,設壇傳授禪戒,成為日本和曹洞宗、臨濟宗共同齊名的黃檗宗,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沒落。

          韓國的禪宗向來就有「九山禪門」的稱號,這一宗派最原始開創的宗師大多數都是在唐代的時候到中國來學習禪法,回國以後全力推廣,時間一久學習禪法的人就越來越多,另外就成為一個宗派。

韓國九派分為:

一、 新羅善德王時(我國唐太宗時),法朗到中國,皈師四祖道信,就傳法在海東。惠恭王的時候,神行到中國,參謁志空,得證心印,回國以後,在丹城斷俗寺弘傳北宗禪;神行以下,經遵範、惠隱,到智侁的時候,受到景文王的皈依,開創曦陽山派。

二、宣德王五年(784),雞林道義到中國,受傳在馬祖門下的西堂智藏和百丈懷海,學習南頓的宗旨,在唐三十七年,回國以後傳法弘化,門下很多,創辦迦智山派。

三、洪陟當時和道義同時遊學在唐朝時,嗣法西堂,回國以後棲止南嶽,於興德王三年(828)創建實相寺,大振宗風,門下多達千餘人,是為實相山派。

四、真鑑慧沼當時和道義同一時間來中國,受馬祖門下的滄州神鑑印可,回國後創建雙溪寺;神武王元年(839),寂忍惠哲也到唐朝學習西堂   的禪法,回國以後在武州桐里山大安寺弘法度眾。慧沼和惠哲所傳的     法系就稱桐里山派。

五、文聖王七年(845),無染也來中國,得到寶徹的心印,回國以後極力弘揚禪法,得到憲安王和景文王的皈依,創立聖住山派。

 
六、興德王六年,通曉梵日也來中國,跟隨馬祖的門人鹽官齊安學習禪法, 得到鹽官齊安的印可,回國以後在天台山中開阇崛山派。梵日的門人朗空也到中國,參學在青原行思系統下的石霜慶諸座下,回國以後掛單在南山實際寺闡揚禪旨;這時候是青原的法統最早傳到韓國的。

七、雙峰道允到中國,受傳在馬祖的門人南泉普願,得到心法,和梵日同年回國弘化;以後道允的門人澄觀折中也到中國,參謁普願,回國以後掛單在師子山興寧禪院。道允和折中的法統就稱為師子山派。

八、景文王的時候,了悟順之到中國,參學在仰山慧寂座下,回國以後掛單在瑞雲寺弘揚禪法;憲德王十六年(824),圓鑑玄昱到中國,就章敬懷暉受馬祖的禪法,回國以後受到閔哀、神武、文聖和憲安四王的禮遇,其法嗣審希創立鳳林寺,開鳳林山一派。

九、新羅朝晚期時,慶猷和迥微先後到中國來學禪法,得到云居道膺的心要,回國以後全力弘揚禪法,曹洞禪當時是第一次傳到海東。到高麗朝時,更有利嚴、麗嚴、慶甫、兢讓和璨幽等各位宗師繼續宣揚禪宗的宗旨。裡面就有利嚴曾經到中國依止在道膺座下,得到道膺的心傳,回國以後太祖就用老師的禮節對待,以後就在海洲構建須彌山廣照寺,是為須彌山派之始。以上九山總稱曹溪宗。由於太祖崇佛,和太祖以後的定宗、光宗、文宗、宣宗和神宗等一直持續護持,當時禪宗才能繁隆興盛;但是到了忠烈王以後,國家的勢力慢慢的衰弱,禪風也跟著沒落,無法發揚。

         日本禪宗的流傳,是從孝德天皇白雉四年(653)道昭到中國求法開始。天平八年(732),我國的道璇東渡日本,弘傳北宗禪;嵯峨天皇在位時,派遣專使招請義空到日本弘揚南宗禪,才打開日本禪宗的風氣。文治三年(1187),宋朝時,明庵榮西到中國,拜師虛庵懷敞,把黃龍一脈的法傳到日本,是日本最早的臨濟宗。貞應二年(1223),宋朝時,永平道元到中國,得到天童如淨的印可回到日本,成為日本曹洞宗的始祖。他的門下徹通義價、寒巖義尹嘗兩次到中國來,回國以後,全力弘揚法道,以後另外開設創立寒巖派(也稱法皇派)。嘉禎元年(1235),宋朝時,圓爾辨圓到中國來,到徑山參謁無準師範,得到心印,回國以後在京都創建東福寺, 弘揚禪法。寬元四年(1246),我國的蘭溪道隆東渡到日本,為建長寺的開山元祖,使得關東禪風非常普及。文永四年(1267),宋朝時,南浦紹明到中國來,得到虛堂智愚的法回到日本。文永六年,我國的大休正念到日本,住在建長、圓覺等寺,非常受到政府和百姓的認同。從哪時起,我國先後又有一山一寧、西澗子曇、東里弘會、遠溪祖雄和靈山道隱等宗師,東赴日本弘傳大法,每位都宣揚禪風,讓禪宗的法道普及化,使得當時日本禪宗二十四流最鼎盛時期,包括千光派(榮西)、道元派(道元)、聖一派(圓爾)、法燈派(覺心)、大覺派(道隆)、兀庵派(普寧)、大休派(正念)、法海派(靜照)、無學派(祖元)、一山派(一山一寧)、大應派(南浦紹明)、西澗派(西澗子曇)、鏡堂派(鏡堂覺圓)、佛慧派(靈山道隱)、東明派(東明慧日)、清拙派(清拙正澄)、明極派(明極楚俊) 、愚中派(愚中周及)、竺仙派(竺仙梵仙)、別傳派(別傳明胤)、古先派(古先印元)、大拙派(大拙祖能)、中岩派(中岩圓月)和東陵派(東陵永璵)。當中,除了道元、東明和東陵三流屬於曹洞禪外,其他二十一流都是屬於臨濟禪。另外這二十一流裡面,榮西一派(千光派)傳承黃龍的法脈,其他的都是傳承楊岐的法燈。又在承應三年(1654)時,我國的隱元隆琦也東渡到日本,開創黃檗一宗,到了今天還是和臨濟、曹洞成勢均力敵,不分上下。

【禪宗的宗旨】

         禪宗的根本宗旨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這個佛性,具有種種名稱,在法上稱為「法性」、「實相」、「真如」和「實際」等;在眾生稱為「自性」、「本性」、「心性」和「自性清淨心」等;在纏稱為「如來藏」、「藏識」和「本覺」,出纏稱為「解脫」、「涅槃」、「菩提」、「大圓鏡智」和「究竟覺」等。按照佛教一切唯心、萬法唯識的理論,它永恆絕對、靈明不昧,是宇宙的實體,世界的本源,是不朽的宇宙終極存在。它超越時空,本自現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體具萬德,妙用無窮,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心思不及,言語莫詮,所謂「離四句,絕百非」。眾生之所以流轉生死,緣於無明,迷失本心,認幻為真,妄生苦樂、得失。而一旦悟道見性,菩提非從外得。「真如佛性」說並不是惠能禪宗所獨有,而是除三論宗、唯識宗以外其它各宗所共有的。但惠能高明的地方在於將這一觀念強調到更加突出的地步,並把它同解脫論和修行觀密切聯繫起來。惠能說:「一切萬法,盡在自心中,何不從於自心頓現真如本性!世人性本自淨,萬法在自性。如是一切法,盡在自性。自性常清淨,日月常明,只為雲覆蓋,上明下暗,不能了見日月星辰。忽遇惠風吹散,卷盡雲霧,萬像森羅,一時皆現。世人性淨,猶如清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識,開真正法,吹卻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見,一切法在自性,名為清淨法身。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觀身與佛不差別。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